一、“一看二慢三通过”
(一)“看”
1.使用雷达,望远镜,高频电话等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观察和判断泊位附近、港池、航道里他船的动态,掉头区是否清爽,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以及附近灯标的位置与灯光是否正常;
2.观察并判断风流的强弱和方向;
3.详细阅读本船资料,特别是船首尾距离驾驶台的距离,以便掉头时能控制船位,与码头、他船和其他障碍物保持安全距离;
4.离泊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本船内档与码头的相对运动,以及运动方向的环境变化,勤于走动,持续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有效观察。
(二)“慢”
当发现离泊过程至进入航道可能会妨碍过往船舶的安全航行时,或可能会被他船影响本船安全操纵时,宁可耐心等待时机,切莫草率采取行动,造成混乱局面,或者与他船提前沟通好后,再开始离泊。
(三)“通过”
离泊操纵要一气呵成,尽快从码头前沿及港池驶入航道,避免影响交通秩序。
二、驾驶台资源
(一)离码头前应留意电罗经首向,比对码头走向,看看罗经差是多少,以便转入航道后预配风流压差角。
(二)夜航时,应要求先关闭驾驶台内灯光,以尽快让眼睛适应夜视,并提醒及时关闭甲板灯、开启航行灯。将舵角指示器、罗经灯光调节到合适的亮度。
(三)备完车后的第一个车可能会来得稍微迟一点,所以离码头的第一个车钟应该略微提前。已备车时间比较长时,解缆前建议提醒船长再次通知机舱人员,必要时可以提议再冲一次车。
(四)不同船舶装备的雷达设备其性能、操作不尽相同,应在不同量程(0.75-1.5-3.0海里)将雷达调谐到最佳效果,并熟悉其基本操作。用周围物标检验方位线、船首线、活动距标圈的准确度。
三、运动控制
(一)应尽可能平行离泊,如有角度,当大船受风流或拖轮外力作用前冲后缩,万一主机启动迟钝,则可能会压碰码头、门机或前后他船。
(二)对本船线性速度和旋回速度的控制,应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对拖轮、侧推器、主机的使用,切莫蛮干。掉头时应考虑其转头惯性,转头速率应提前予以控制。轻载时,转头速率大于20度/分钟,重载时大于10度/分钟,用车舵很难尽快予以抑制。
(三)掉头时,使用车舵或调整拖缆角度,控制本船前冲后缩速度。为加快拖首掉头速度,可让大船略有后缩使得转心后移,船首拖轮力矩增大,当顶尾掉头时,略有前冲使得转心前移,力矩增大,均能发挥拖轮的较好效果。
(四)空载船风力超5级时掉头,应尽量把船位抢向上风,同时掉头过程应留意由于相对风舷角的变化,转头速率会有所变化。用车舵自力掉头时,要根据风舷角的变化,及时调整舵角和车速。
(五)如风流压大,离码头后需要快速提高航速,离码头前应与船长做好沟通,必要时可能需机舱手动操车。
四、拖轮与缆绳
(一)拖轮带缆离泊,如果缆绳粗重比较难解脱,建议大船先在缆车上备好引绳,解缆时可用缆车绞上眼环便于尽快解缆。
(二)前后泊位如果有靠泊船,应当留意本船缆绳是否与他船共用缆桩,并有可能被他船的缆绳压住而无法及时解脱离桩。必要时,可先解掉这些缆绳。
(三)缆绳从码头离桩后,应留意是否与碰垫清爽直至上甲板。特别是吹开风或扎开流时,更应预防出现由于缆绳挂在碰垫上无法解清,船已离开泊位的尴尬局面。建议待全部缆绳清爽上甲板后再令拖轮松出缆绳。
(四)吹开风扎开流,如缆绳比较长,解缆后可能会漂至外档的拖轮,被螺旋桨吸入而发生危险。应提前提醒注意,情况允许时,可将该位置的缆绳先解清再让拖轮就位。
(五)当准备使用侧推器时,应与船长确认缆绳是否清爽,特别是大船首吃水较小时,侧推器接近水面,容易吸入缆绳。部分船长当有缆绳或撇缆绳在水面时,拒绝使用侧推器。建议解拖缆前,提前将首侧推和主机处于停车状态。
(六)拖轮起拖前,应告知船长,要求人员远离缆桩,以防断缆伤人。
(七)离开码头后准备解拖缆时,应提前告知人员先就位,以免人员被安排其他事务,远离缆桩,耽误解缆时机。
(八)拖轮解缆时,船速切莫太快,以防大船首尾线型内凹,拖轮接近时其上层建筑压碰大船。风大流急时拖轮控制困难,大船吃水小时,更应注意。
(九)最后一艘拖轮解缆前,应先动车,万一无法启动,仍留有拖轮带缆应急。
(十)拖轮解离后应关注其动态,以防其采取不协调的行动形成紧迫局面。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船舶离泊操纵注意事项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船舶离泊操纵注意事项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