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的船员市场很差现象』,很多船员吐槽工资降了很多不说,上船还要交高额中介费,那么是否交了中介费就能上船呢?我们也会看到很多船员在群里、贴吧吐槽各种中介收费不干活,上不了船还不退还中介费。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付费上船到底靠不靠谱?
我们找到了业内一家开设有船员中介担保服务的网站(没错,是航运在线),并从其网站上抓取了其对外展示的担保记录,共计10364条担保记录(因为网站的规则是开通担保必须是会员,那么在2023年选择不再充值的企业可能就不在我的代码查询范围内,又或者网站本身就没有对外公示所有的记录,具体代码过程就不展示了。虽然不代表全部数据,但已经可以做出一些洞察了)。
▲ 手搓python代码
在网站关于船员中介担保服务的介绍信息中,航运在线向我们介绍了中介担保服务的优势和业务的运营情况:
船员中介担保服务(DANBAO.COM.CN)是航运在线网站于2012年推出的一项特色服务,开航运业内之先河。直至现在,广大船员和船员服务企业均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开通并使用中介担保服务的企业每年以超过50%的增速逐年增长,截至2022年发起担保并成功上船的船员已达48619笔。
中介担保服务即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就是将原来的船员与船员服务企业之间直接汇款的业务模式,改为由航运在线网站作为第三方平台托管船员应支付的中介费,等船员确认上船后,再将这笔中介费转汇到中介公司的指定账户。
前面说过,由于代码抓取数据的范围问题,我们无需质疑航运在线,我分析了一下已抓取的数据,截止2022年发起担保并成功上船的船员是5554笔,我们姑且认为我们从中选取了10%左右的样本用以研究,所以结论可能存在偏差,请读者小心。
以上是对数据的一点说明。然后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到底有多少中介愿意走担保?
中介担保网站上一共有265家企业开通了担保功能。
事实上,仅从开通担保功能的中介数量,其实并不能很好的反应中介担保的实际使用情况,毕竟开通了功能也并不代表真正的使用。当然,这也远比那些连担保都不愿意走的中介要更值得信赖。(船员有理由怀疑你不走担保是从一开始就想忽悠我的钱的~)
▲ 我愿称之为中介TOP20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介担保功能真正频繁使用的企业并不多。除了头部几家企业外,从第11位开始,总保单订单数就不足30了,相当于23年的11个月里,每月不足3笔担保。中介TOP1是来自烟台的烟台东信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有点耳闻,听说是收费很贵,随便找个船中介费都在5000元之上(仅仅只是耳闻),这样算的话,光中介费的流水都得150多万了,666!
这么多中介一共有多少笔担保交易呢?
请看下图:
▲ 担保交易笔数分布
在2013年里,一共有104家中介产生了总计1638笔担保交易。不知道是企业不太愿意使用,还是业务不好做,除了头部的一些中介外,绝大多数中介可能一个季度都没有一单担保交易。
▲ 企业担保笔数的分布,绝大多数企业一个季度都搞不了一单
当然,对于想上船的船员而言,这个担保也只能勉强保证其不被骗而已。
付中介费就能上船了吗?
还不能。根据官网的详细介绍,船员发起担保后会有不同的业务状态,如图所示,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不确定最终状态的临时状态、上船成功及上船失败的最终或过程状态。
▲ 不同的业务状态梳理如上图所示
我们利用公式分别求出上船成功率及不确定率,绘制图表得到下图:
▲ 烟台东信2013年300多单,现已成功上船的不足30%
上图中的黑色代表成功上船的比率,蓝色部分代表目前尚不确定最终状态的比率。我们可以看到,在前面我们曾“夸赞”过的烟台东信中介实际成功上船率不足30%,即便叠加不可能状态,也不足50%(2023年整体平均上船成功率为41%)。我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感慨:
上船确实是一个难题,即便支付高额中介费,上船的概率也还不足50%。
上船难是一直如此吗?
我们观察了自2012年~2023年连续12年的数据,考虑到临近年份有一些订单尚处于未确定状态,以上船失败率作为上船难度的表征(当然,现实中还会有其他变量左右上船)。
▲ 担保订单及上船失败率变化趋势
我们发现:
1、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担保订单笔数也较少(如图中21年所示),也很自然,毕竟好上船的话,谁还TM还花钱上船,图表中19-21年订单笔数是呈下降趋势的,受疫情影响,上船还是很容易的(订单数会比较受航运在线该功能的推广情况,所以看最近几年的情况会比较准);
2、12-21年,上船失败率基本在25%-30%上下波动,整体是比较稳定的,可以理解为在样本较多时,上船的阻碍因素比较稳定(20年略高可能与疫情因素有关);
3、而22-23年,上船失败率已经跃升至40%以上(考虑到23年还有部分未确定状态的订单进入上船失败,实际上船失败率还会略高),显然这两年上船确实比之前更难了,这和船员们的体感应当是一致的。
当然,有了这些数据和指标后,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上船成功率的高低意味着什么呢?
1、当一个中介的上船成功率过低时,是否代表这个中介没有实力,存在收钱看运气的嫌疑?是否还应当在平台上继续提供服务?
2、当一个中介的上船成功率过高时,是否代表这个中介与船管或船东存在某种利益输送?是否本身就有法律上的瑕疵呢?
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也需要行业的各个参与方,比如主管机关,船管,平台等一起去思考吧!
我在社群内发起这个中介担保的讨论,二副吐槽说这不是帮着中介割船员韭菜吗?我倒这么认为,毕竟就市场需求而言,担保上船还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的,。就功能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
只是我们也需要思考,对于一般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资质的职业中介收取中介费固然合理合法,但能不能绕开中介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呢?
而对于某些岗位可能本就是中介自己的劳务派遣,这种则有非常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同时,第六十条也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面者收取费用。”(也不能通过每个月扣工资的方式实现中介费的取得)
至于外派机构,那就更不用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外派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海员外派机构不得因提供就业机会而向外派海员收取费用。海员外派机构不得克扣外派海员的劳动报酬。海员外派机构不得要求外派海员提供抵押金或者担保金等”。在这份担保记录中也有一些外派机构,不过担保都发生在很久之前,可能现在已经洗白上岸了。
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有很多方式去绕开法律的。如果非法中介达不到应有的负激励,这样的行为恐怕还会继续有之。
话又说回来,船员们为什么要使用中介担保呢?还不是因为其求职的需求无法在其他处得到满足吗?这显然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付费也未必能够上船,但起码这个钱还是可以退回来的。
数据说明:python代码抓取的数据皆为航运在线对外展示的数据,在抓取过程中也做了速度上的限制,由于代码水平、网页展示逻辑等可能存在抓取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以上分析仅限于有限的数据,不代表航运在线网站实际情况。
注:本文作者为 水手哥。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船员招聘中介担保也不靠谱 船员上船交中介费背后的无奈!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船员招聘中介担保也不靠谱 船员上船交中介费背后的无奈!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