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关键设备-尾轴接地装置

尾轴接地装置日常必须加强维护,按要求经该装置放电后,尾轴对地电压不能超过80mv,日常管理中基本不会让它超过30mv。如果电势太高最直观的破坏是尾轴尾密封接触面腐蚀严重,主机轴瓦拆检时看到...

尾轴接地装置日常必须加强维护,按要求经该装置放电后,尾轴对地电压不能超过80mv,日常管理中基本不会让它超过30mv。如果电势太高最直观的破坏是尾轴尾密封接触面腐蚀严重,主机轴瓦拆检时看到的电腐蚀麻坑,持续恶化会导致抱轴,甚至引发曲柄箱爆炸。所以对该设备必须谨慎对待。

尾轴电势的来源:

1. 电磁感应(最主要的来源):

原理: 船舶作为一个巨大的金属体,航行时会切割地球磁场(地磁场)的磁力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运动的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压)。

形成回路: 螺旋桨、尾轴、中间轴、主机曲轴、推力轴承、主轴承、船体本身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导电回路。这个回路恰好可以成为感应电流的路径。

电流路径: 感应电流会尝试在这个金属回路中流动。理想的路径应该是低电阻的连续金属连接。然而,在轴系中,存在关键的非连续点:

轴承油膜: 主轴承、推力轴承、特别是尾管轴承(通常是白合金轴承)的润滑油膜是不良导体(高电阻)。

齿轮啮合: 如果存在减速齿轮箱,齿轮齿面间的油膜接触点也是高电阻点。

海水密封件: 尾轴管前后的密封(如橡胶唇式密封、机械密封)与轴或海水之间也形成高电阻。

电压差与放电: 当感应电动势足够大时,它会“寻找”电阻更低的路径返回。如果尾轴放电系统(接地碳刷)工作良好,电流会优先通过低电阻的接地电缆流回船体(大地)。如果放电系统失效或电阻过高,感应电流就会被迫“击穿”上述高电阻点(如轴承油膜、密封件)形成微小的放电(电火花),流回船体。这种放电就是造成电化学腐蚀(电蚀) 的元凶。

2. 电化学腐蚀电池效应:

原理: 螺旋桨(通常是铜合金,如镍铝青铜、锰青铜)浸在海水中,尾轴(通常是高强度钢)通过尾管轴承(金属或非金属)和密封件与船体(钢)相连。海水是良好的电解质。

形成原电池: 不同金属(螺旋桨、钢轴、钢船体)在电解质(海水)中接触,由于金属的电极电位不同,会形成原电池。

电流: 在这个电池中,电位较负的金属(如钢轴)成为阳极被腐蚀,电位较正的金属(如铜合金螺旋桨或钢船体)成为阴极受到保护。这就产生了持续的微小直流电流,在轴系-船体回路中流动。虽然通常电流较小,但长期作用也会造成腐蚀,特别是如果尾轴放电系统不能有效释放这部分电流。

3. 静电积累(次要来源):

来源: 高速旋转的轴系(尤其是通过非金属轴承或密封件时)与周围介质的摩擦,或者油液在系统中的流动摩擦,可能产生静电荷积累。

放电: 积累的静电荷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通过轴系对地(船体)放电。虽然不如前几种来源常见和显著,但在特定工况下也可能成为问题。

总结来说,尾轴上的“电”主要来自:

(最主要)电磁感应: 船体切割地磁场在轴系-船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电流。

(常见且危险)杂散电流: 船上电气设备绝缘故障、接地问题、变频器干扰等产生的泄漏电流流入轴系。

(长期作用)电化学腐蚀电池: 不同金属(螺旋桨-轴-船体)在海水电解质中形成原电池电流。

(次要)静电积累: 旋转摩擦或流体摩擦产生的静电荷。

尾轴放电系统的核心作用,就是为这些来源的电流(尤其是前两种)提供一个主动、可靠、极低电阻的“高速公路”(接地电缆),让电流顺畅地流回船体(大地)。 这样就避免了电流被迫去“走小路”——击穿高电阻的轴承油膜、齿轮接触点或密封件,从而有效防止这些关键部件因电蚀而损坏。定期维护放电系统(保持碳刷接触良好、滑环清洁、接地电阻极小)是确保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关键。

  • 发表于 2025-08-03 17:49
  • 阅读 ( 58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海员日记
海员日记

海员

14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海员学院 344 文章
  2. 织光 247 文章
  3. 青衫故人 237 文章
  4. 四处漂泊 225 文章
  5. 海员 223 文章
  6. 海贼王 210 文章
  7. 朱亚文 192 文章
  8. 笑的太拽 185 文章

文件生成中...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