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六分仪使用详解

最近天文热度颇高,那说天文第一个离不开的便是六分仪,今天就带来六分仪的详细使用说明。全文约3500字,阅读约10分钟,理解掌握么,小伙伴那么聪明,半小时搞定? 序言 随着地区局势的严峻,...

  最近天文热度颇高,那说天文第一个离不开的便是六分仪,今天就带来六分仪的详细使用说明。全文约3500字,阅读约10分钟,理解掌握么,小伙伴那么聪明,半小时搞定?

序言


随着地区局势的严峻,天文导航艺术又回到了它的舞台,对于航海者而言,通过传统六分仪,航海天文历、天体高度方位表、秒表测算船位的过程,蕴含着一种令人愉悦的美感。
电影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船长用六分仪“捕捉太阳”,然后回到海图前进行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计算,片刻之后,他便能确定船只的精确位置。
今天就从最基础的开始,请不要跳过,因为它们能让你真正掌握航海者的语言。


基础篇


1、认识你的六分仪
2、校准与误差修正
3、六分仪读数方法
4、地面导航(测距)
5、进阶地面导航(测距)

应用篇

6、海上定位
7、截距法
8、修正项
9、作图
10、北极星求纬度/太阳中天求纬度/太阳移线定位(题目大了点,下篇再讲,三星定位看公众号第一篇)

1、认识你的六分仪(有基础可跳过)

1.1 什么是六分仪?

六分仪是一种用于海上导航的精密仪器,主要用于测量两个远距离物体之间的夹角。最常见的应用是测量太阳或其它天体与水天线之间的角度。
有人认为六分仪可以直接给出准确的海上位置,这是不正确的。六分仪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极高的精度测量角度。
六分仪这一名称源自其六分之一圆周的弧形刻度盘,该刻度盘像量角器一样被精确划分。接下来将先全面介绍其结构细节。
注意:六分仪是及其精密的仪器,避免碰撞以及防范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1.2 六分仪结构解析

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用于观测的目视部件,采用标准规格(3.5倍放大率,40mm物镜口径)
安全告知:严禁在未安装滤光片的情况下直接观测太阳。(后文关于滤光片另有说明)
握柄系统:六分仪必须且仅能通过专用握柄持握。握柄内设电池仓,可为照明装置供电。(此处重点,赶紧试试灯亮不亮吧)
禁止通过望远镜或者其它可动部件持握仪器,长期停用时应取出电池。
照明系统:现代六分仪多配备刻度盘照明系统,便于夜间航行时读取数据。但此装置并非必要,完全可以在室外完成测量后,返回室内进行读数。
指标臂系统:指标臂是六分仪的核心运动部件,专门用于角度测量。操作提示:禁止施加任何外力强行移动指标臂。
快速释放卡钳装置:当需要大范围调节指标臂时,需使用快速释放卡钳。同时按压卡钳两侧部件即可解除锁定,自由移动指标臂。
动镜(垂直镜)系统:动镜用于反射天体的入射光线,包括太阳、月亮、太阳系行星以及遥远恒星的光源。镜体背部设有校准螺丝,使用六分仪前必须确保仪器完成全面校准。
定镜(边镜)系统:现在有两种主流结构:A半透半反式、B整体50%透光镀膜式。镜体背部同样设有校准螺丝,使用六分仪前必须确保仪器完成全面校准。
微调鼓轮系统:作为六分仪的核心部件之一,专用于天体观测时的角度微调。
滤光片系统:观测太阳时,必须启用滤光片,一般配有三种滤光片。始终由透光率最低的滤光片开始观测,若视野过暗无法辨识,再逐步更换高透光率滤光片。
刻度弧架系统:六分仪的核心承力部件,整体框架采用航空铝材或者合成材料铸造,所有光学组件均固定于其之上。

2、校准与误差修正(前一篇三星定位中已经阐述,今天就再讲讲)

2.1 校准的必要性
每一次使用六分仪之前,都必须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精度。其主要原因有:
a.温度变化导致读数偏差
b.机械结构受力变形

2.2 器差
出厂由厂家负责测定,附在六分仪仪器箱中。

2.3 动镜差(垂直差)
将指标杆放在刻度弧30°~40°之间,水平放置于桌面上,从动镜镜片中观察里外两段刻度弧,如果里外两段刻度弧连接成一体,则动镜和刻度弧平面垂直,无须校正。如错开,则慢慢转动动镜后小螺帽,直至里外两段刻度弧相连成一体。

2.4 定镜差(边差) 将指标杆放到刻度弧0°,调整焦距,对准天体(白天太阳,晚上满月为宜),可见直射影像和反射影像,转动小鼓轮,使反射影像的上下位置与直射影像重合,观察两个影像的左右水平位置,调整定镜后的小螺帽,直至直射影像和反射影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太阳或月亮)。

2.5 指标差 通常采用水天线测定。刻度弧调整至0°,从定镜中观察水天线,调节小鼓轮,直至水天线成一直线,此时读取六分仪读数m,得到指标差i = 0° - m 。若测得的指标差大于6'即0.1°,调节定镜靠近架体的小螺帽,以减小指标差。调节完后,需从第一步动镜差开始,重新再调节一遍。

640?wx_fmt=jpeg&watermark=1定镜后有2个螺丝,左边靠近架体的调整过大的指标差,右边调定镜差。

2.6 六分仪操作守则 (1)绝对禁止施加任何外力 (2)任何调节螺丝旋转不超过两圈 (3)使用前必须完成校准程序 (4)所有校

镜片中观察里外两段刻度弧,如果里外两段刻度弧连接成一体,则动镜和刻度弧平面垂直,无须校正。如错开,则慢慢转动动镜后小螺帽,直至里外两段刻度弧相连成一体。

2.4 定镜差(边差)
将指标杆放到刻度弧0°,调整焦距,对准天体(白天太阳,晚上满月为宜),可见直射影像和反射影像,转动小鼓轮,使反射影像的上下位置与直射影像重合,观察两个影像的左右水平位置,调整定镜后的小螺帽,直至直射影像和反射影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太阳或月亮)。

2.5 指标差
通常采用水天线测定。刻度弧调整至0°,从定至0°,从定镜中观察水天线,调节小鼓轮,直至水天线成一直线,此时读取六分仪读数m,得到指标差i = 0° - m 。若测得的指标差大于6'即0.1°,调节定镜靠近架体的小螺帽,以减小指标差。调节完后,需从第一步动镜差开始,重新再调节一遍。

attachments-2025-08-YvQMHwhh688f37aeec82c.jpg

定镜后有2个螺丝,左边靠近架体的调整过大的指标差,右边调定镜差。



2.6 六分仪操作守则
(1)绝对禁止施加任何外力
(2)任何调节螺丝旋转不超过两圈
(3)使用前必须完成校准程序
(4)所有校


准操作需再20+-5°C环境温度下或参考说明书
(5)调节螺丝每旋转90°需停顿10秒观察光学反馈

3、六分仪读数方法

请看下图

attachments-2025-08-ebcwSmgd688f37c6cb3e7.png

 
首先读取刻度弧上的数字,为20°;
接着看鼓轮,先找到0对准的,为15′
最后看哪2个刻度齐平,图中0.6′和18′齐平。
所以最后的读数为20°15.6′。

六分仪的基本概况就介绍到这,后续将开始借助数学工具。接下来,将通过地面导航迈出天文导航的第一步。

4、地面导航(测距)

4.1 距离测算原理

attachments-2025-08-eMpVYym3688f382eb0f83.png

为了计算出物标与测者之间的距离,我们需要哪些数据?
a.六分仪读数(测得并修正后)
b.灯塔高度
c.公式(都忘了吧)


tanα° ≈ (α’/60)/(180/3.14)=α’/3437.75
D(nmile)=(H(m)/1852)/(α’/3437.75)

               =1.856 H / α’
               = 13 H / 7 α’
α’ 为 度° 转为 分‘,后文均统一为分‘


地理初显(隐)距离公式:

D = 2.09 * (√H + √e) (估计也忘了)

刚才讨论的简单场景满足:
a.计算公式直接可用
b.可同时观测塔顶与底部


接下来,随着距离增加将出现:
a.初始阶段:观测角度逐渐减小
b.临界阶段:底部沉入水天线以下
c.测量困境:无法获取完整参照物


核心问题:
a.此时测量哪个角度
b.公式是否仍然适用

5、进阶地面导航(测距)

当与灯塔距离增大时,地表曲率将完全遮挡底部视野,导致之前公式完全失效

现有公式数据:
a.灯塔高度
b.观测仰角(测得并修正后六分仪读数,后文统一用仰角替代)


新增变量:眼高


当灯塔基底不可见时:
原方法:塔顶与基底对齐
新方案:改用可见地平线作为基准参照物

公式:(推导请看后面图片)


D∧2-2.09(2√HE-2.09*1852*tanα’)D-2.09^2(HO - HE) = 0


D 距离 HO 灯塔高 HE 眼高 α 仰角


看似复杂,其实最简单的计算器或者EXCEL表格即可得出结果。下面来验证:

attachments-2025-08-wqDAM1q9688f391ac42b6.png


六分仪基础篇总结
a.仪器的基础认识
b.校准与规范操作
c.仪器的精准读数
d.常规距离测算
e.超视距距离测算

下面将开始介绍六分仪在天文定位上的应用

6、海上定位

6.1核心概念:
a.天顶距
:测者天顶与天体之间的角距离;(距离船位线,即90-高度)
b.海图标注:海图上作船位线的基准位置;(推算船位或者假定船位)
c.格林时角:从格林威治天文台,即经度000°向西所经过的角度,小于180°时符号为W,大于180小于360°时,用360去减,符号为E。超过360°时,先减去360°,再进行修正;
d.春分点:天球经度基准测算位置,除太阳外,所有恒星均以此为基准;
e.共轭赤经:除太阳外,所有恒星距离春分点的经差,同样向西起算。

6.2时间精度的重要性:(计算均统一至UTC)
地球每天以惊人的速度自转一周,赤道周长约40000公里,每小时1666公里。
结论:六分仪观测必须同步计时,误差1分钟将导致27.7公里(15海里)的定位偏差。

6.3航海图书资料准备:
航海天文历、航海天文历附表、天体高度方位表、秒表。
通过航海天文历及其附表,我们可以得到天体的如下数据:
纬度(赤纬)、经度(天体格林时角)、时间(UTC)。

我们有了天体的具体位置,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画不了。

7、截距法

7.1基础观测步骤:
a.测量天体与水天线相切时的高度(太阳、月亮为下边缘)
b.同步记录时间(UTC)


7.2三要素定位体系
a.天体坐标(航海天文历及其附表)
b.推算船位(丢失GPS信号后的推算位置)
c.实测高度角(六分仪读数经修正后)


7.3通过ECDIS实现快速得到计算高度和方位:
a.输入:推算船位-天体坐标(电子海图两个转向点,大圆)
b.输出:得出计算方位和计算高度(高度为5400(90°)海里去减两个转向点之间的距离,大圆,此法省去查天体方位高度表内插过程)
c.比较:观测高度形成截距(观测高度减去计算高度,>0,离你的天顶更近,沿计算方位往天体方向,<0,离你的天顶远,沿计算方位背离天体方向)


8、修正项


8.1计算方位和计算高度
由于使用了ECDIS,无需使用天体高度方位表三个引数进行内插(纬度、时角、赤纬)


8.2观测高度
a.六分仪:器差+指标差;
b.天体观测高度误差:天体高度方位表首页左侧(太阳和星星)、太阳另加月份修正;
c.眼高差:1.765√e(天体高度方位表首页右侧,最高到32米)
d.异顶差:由推算船位时刻开始掐秒表,同步至观测时刻,V*(t2-t1)*cos(AC1-C)(三星定位一文中已讲过)

9、作图:红色推算船位,绿色实际船位。

attachments-2025-08-xCxWCuGm688f396e82c1d.jpg

橙色天文船位线移动距离为异顶差t1修正到t3时刻。黄色t2到t3。


10、北极星求纬度/太阳中天求纬度/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太阳中天前后移线定位(下期再讲)

  • 发表于 2025-08-03 18:13
  • 阅读 ( 121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海员日记
海员日记

海员

14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海员学院 344 文章
  2. 织光 247 文章
  3. 青衫故人 237 文章
  4. 四处漂泊 225 文章
  5. 海员 223 文章
  6. 海贼王 210 文章
  7. 朱亚文 192 文章
  8. 笑的太拽 185 文章

文件生成中...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