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偏重着陆成因分析,个人经验成份较高,讲的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一、垂直载荷受力分析
飞机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无非是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接地瞬间的载荷大小取决于向上力减去向下力的差值大小。具体来讲:
1、向上力=升力 + 地面对起落架的向上冲击力
2、向下力=重力
3、载荷是一种加速度,根据公式a=F/m,
a为加速度,F=(向上力-向下力)=升力+接地冲击力-重力,m为飞机的质量。飞机质量和重力不变。
所以,载荷a的大小只取决于向上力。载荷偏大,原因可能是:
接地瞬间,机组粗猛拉杆,升降舵大幅偏转,导致翼根受力增大。姿态增加导致升力增大;
接地瞬间,飞机下降率过大导致飞机受到地面反弹冲击力偏大。有数据表明水泥道面要比沥青道面的反弹力高10%-15%,所以水泥道面比沥青道面更容易接地载荷大;
以上两种情况的叠加。
二、偏重着陆案例分析
1、接地前剩余下降率大伴随粗猛带杆
(1)案例一:无线电高度4ft,下降率336ft/min,姿态4.2度,右侧侧杆向后输入7.7个单位,左侧侧杆向后输入3.6个单位,随后四分之三秒内,飞机接地,右侧侧杆杆量向后最大7.7个单位,左侧侧杆向后2.1个单位,姿态5.3度,最大接地载荷1.67G。
(2)案例二:4ftRA时,姿态4.6度,下降率400ft/min,PF最大带杆量14.4个单位,随后飞机接地,接地姿态4.9度,垂直载荷1.63G。
解决方案是拉平曲线控制得再平缓一些,给飞机轨迹舒展变化提供充分时间,在入口条件好的前提下,稍平缓的拉平轨迹是可以接受的,不要有“大百块”强迫症。笔者所在航司QAR着陆距离一级事件是小于400米,大于700米,所以400米-700米放心落。
能看得出下沉,关键在于“点实面虚”,到“点虚面实”的视线转换,这个转换出了问题,下沉自然看不清。夜航降水,点的视线参考和面的视线参考都变弱,这种情况,机组需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加强CRM配合,建议PM报出入口下降率。
即将接地前,如果杆量已经挺大还觉得带不住,就稍松一点杆,“啃”一点接地的效果,笔者经验要比硬“拽”好。从理论上分析,只要下降率可接受,单纯剩余下降率接地载荷,要比粗猛带杆中接地载荷小。
2、轻接地后的起落架二次压缩
二次压缩,讲得俗一点就是接地滑跑过程中的“蹲”一下。
“蹲”的物理空间,来源于轻接地导致起落架支柱未充分压缩。
“蹲”的受力来源,一是扰流板伸出导致升力的急剧“卸力”,二是粗猛放前轮。
以下案例首次双主轮接地最大1.09G,后左主轮轻微离地,再次接地最大1.61G。
笔者认为,防范此种重着陆,最简单可操作是第一次接地完成“卸重”,即扎实接地,不给二次压缩留空间。飞行员没必要刻意追求极致的轻接地,这种习惯在湿滑跑道伴随侧风的条件下,可能反而会成为一种隐患。
3、天气原因诱发偏重着陆
说诱发,是因为天气是一种威胁。结果怎么样取决于我们威胁管理的成效。以下为案例:
无线电高度14ft,机组收油门慢车位,表速132节。无线电高度6ft,表速132节,下降率272ft/min,姿态4.9度,左侧侧杆向后输入8个单位。
一秒后,无线电高度-1ft,表速128节,下降率224ft/min,姿态5.6度,八分之一秒后起落架显示接地,载荷1.63G,左侧侧杆向后输入8.4个单位。
此案例,接地前的下降率并不大,拉杆量8个单位比较明显,但说不上特别大(全行程是18个单位),那么为什么会导致着陆载荷偏大?笔者认为跟速度减小导致向上升力减小有很大的关系。升力减小在升降率上的反应有滞后,这解释了机组在224ft/min下降率的时候,仍然有明显的拉杆。
当然,如果机组选择顺风增加时候不带杆,理论上就算200多下降率变成300多下降率,那么单纯的下降率地面冲击力,不一定会到1.6G。这只是如果,有下沉就带杆,我相信是大多数飞行员的本能。
对于一般高原/特殊机场的乱流,可预知的顺风切变,建议大家考虑酌情增加进近速度,推迟收油门时机,以便应对突然的空速减小。
三、收油门时机
只凭高度或者只凭出姿态来收油门,是经验带来的误区。
在过大的下降率收油门,首先考虑是否之前的拉平不及时不充分,导致高度过低再不收就要带油门接地。
其次若在较高高度收油门,则需考虑后面拉平阶段的空速不足,进而无法有效控制下沉。案例:
1、20ft RA时,姿态3.9度,下降率480ft/min,机组收油门至慢车,随后PF开始持续向后带杆,横侧杆量最大12.6个单位。12ft RA时,姿态3.9度,下降率432ft/min,4ftRA时,姿态4.6度,下降率400ft/min,随后飞机接地,接地姿态4.9度,垂直载荷1.63G。
2、无线电高度10ft,下降率464ft/min,姿态3.2度,左侧侧杆向后输入7个单位,机组收油门慢车位。飞机接地姿态3.5度,最大接地载荷1.7G。
所以,我们应该在合适的轨迹控制(下降率)条件下收油门,不能简单按照某个高度或者姿态收油门。说白了就是完成大部分的拉平动作后-基本带住了,然后收油门。
最后,着陆是气动的机动飞行,我们是把飞机飞到跑道上,并要随时保持复飞的能力,所以必须要考虑收油门-掉速度的升力影响。在乱流和顺风切变情况下,更要谨慎收油门。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飞机偏重着陆的原因是什么?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飞机偏重着陆的原因是什么?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