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船梯作为连接船舶与岸边的关键通道,其安全性和合规性直接关系到船员、引航员、码头工人等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将系统梳理国际公约、国内法规对登船梯的技术要求,详细解析登船梯的检查项目和维护要点,深入探讨不同类型船舶的登船梯布置方案,并针对实际操作中的常见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无论是船东、船舶管理人员还是海事检查人员,都能从本文获取全面、权威的登船梯安全管理知识,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规避风险、提升操作规范性。
登船梯作为船舶安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受到多项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的严格约束。这些法规标准不仅明确了登船梯的技术参数,也规定了其使用场景和安全保障措施,构成了登船梯安全管理的法律基础。
国际公约:SOLAS公约对登离船设施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必须安装经认可的登离船设施,且必须根据MSC.1 Circ.1331通函的要求进行建造、测试、安装及维护。对于2010年1月1日之前建造的船舶上的舷梯,如果在之后更换,也应尽可能符合这些规定。
登船梯设置条件:当船舶甲板高于码头面3米,或船舶离码头前沿大于3米的散货码头时,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登船梯。登船梯宜设置在装卸平台上,且码头平台应留有悬梯停放和检修位置。
工作范围要求:登船梯的工作范围应满足最小靠泊船型满载设计低水位、最大靠泊船型压载状态设计高水位时的使用要求,同时满足船舶最大漂移量的要求,平面工作角度不应大于45°。
安全防护装置:登船梯各机构应设有自锁和过载保护、超程保护和紧急停车保护装置。在升降、俯仰、伸缩及旋转的极限位置应设置限位开关,并具备报警和自动停止功能。
表:登船梯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对于特殊类型船舶,登船梯的要求更为严格。邮轮码头和客运码头的登船梯需按相关规范执行,而危险品码头的登船梯必须采用防爆型电器装置和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入口处应设置人体静电消除装置。这些特殊要求反映了不同作业环境下安全管理的侧重点,也是登船梯合规性检查的重点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巴拿马运河对登船梯有额外要求。无论登乘甲板距离水面的高度是多少,船舶通过巴拿马运河时都必须同时提供引航员梯和舷梯,且需布置在平行中体长度及船中半船长范围内。这与SOLAS公约允许干舷高度小于9米的船舶仅配备引航员软梯的规定不同,可能导致某些船舶需要配备多达四部舷梯以满足所有要求。
登船梯的安全检查是船舶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系统而全面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作为PSCO(港口国监督检查官)开展安全检查时首要关注的设备之一,登船梯的检查必须遵循标准化流程,覆盖结构完整性、安全防护、标识记录等关键方面。
结构检查:检查人员应重点关注登船梯的主体结构是否存在裂缝、变形或腐蚀,特别是焊接部位和受力点。踏板状态直接影响使用安全,需检查其是否平整、有无裂缝或损坏,防滑表面是否有效。边绳作为重要安全组件,必须完好无磨损或断裂。
安全防护装置检查:检查登船梯的自锁和过载保护装置是否正常,超程保护和紧急停车功能是否有效。限位开关作为防止登船梯超出安全运行范围的关键部件,需测试其在升降、俯仰、伸缩及旋转的极限位置是否能准确触发报警并自动停止。
载荷标识和记录留存:所有登船梯和跳板都必须清晰标明最大载荷,该标识应设置在设备两端醒目位置。同时,必须保留完整的检查、维护和修理记录,包括最近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机构名称、下次检查到期日期以及支撑绳索的更换日期等。
救生设备配置:2010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必须在登船梯附近配备带有自亮灯和可浮救生绳的救生圈,且这些救生设备应处于随时可用状态。此规定旨在为突发落水情况提供即时救援支持,检查时需验证救生圈的功能完整性。
安全网设置:在船舶与码头之间的登船梯下方及其他坠落风险区域,必须安装安全网。安全网应牢固可靠,覆盖范围应超出登船梯两侧各2米,能够有效拦截坠落人员。
表:登船梯日常检查清单
对于缆机结构的检查不容忽视,作为登船梯运行的核心部件,缆机基座不得存在严重锈蚀,钢丝绳应符合维护标准。特别要注意穿过滑轮区域的钢丝绳磨损情况,按照救生艇钢丝绳的保养要求,吊艇索应定期检查,并在磨损需要换新时或不超过5年的间隔期(取较早者)予以换新。
倾斜角度是登船梯检查的量化指标之一。跳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应不大于30°,舷梯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应不大于55°。当舷梯与引航员软梯组合使用时,最大倾斜角度不得超过45°。检查时可使用角度测量工具进行验证,确保登船梯在实际使用中符合这些重要参数要求。
在特殊环境下,登船梯的检查要点有所侧重。对于危险品码头,需额外检查登船梯的防爆电器装置和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确认入口处人体静电消除装置的功能有效性。冬季作业时,则需重点关注踏板结冰情况和防滑措施,避免因低温导致的意外事故。
船舶的结构特点和作业需求差异直接影响登船梯的布置方案,合理的布置不仅能满足法规要求,还能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根据SOLAS公约和各国实践,登船梯的布置需综合考虑船舶类型、干舷高度、货物装卸方式及航行区域等因素,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由于装卸货物时船中半船长范围内基本处于吊装作业下方,其中部设置登船梯无法满足SOLAS关于"登离船设施应远离货物或其他物体悬挂吊装时可能通过上方的区域"的要求。这类船舶通常将舷梯布置在尾部靠近上层建筑的两舷,既避开了货物吊装区域,又便于人员通行。
油船和化学品船:由于货舱区露天甲板通常不堆放货物,也不使用大型起重机吊装货物,其中部区域大多可满足登离船的安全要求。这类船舶可选择在中部设一部舷梯,或在生活区域设舷梯,但需避开中部集管区的软管吊装范围。
干舷高度:是影响登船梯布置的关键因素。根据SOLAS规定,干舷甲板距水面高度小于9米(最轻载吃水,考虑15°横倾)的船舶,可仅在尾部上层建筑区域左右舷各设一部舷梯,引航员梯仅需配备软梯即可。而干舷高度大于9米的船舶,则需在船中部增设舷梯以满足引航员登离船的要求。
巴拿马运河的特殊要求:无论船舶干舷高度如何,只要通过巴拿马运河,就必须在船中半船长范围内设置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这导致许多船舶不得不配备双重舷梯系统——尾部舷梯用于常规港口作业,中部舷梯专为通过运河准备。
表:各类船舶登船梯布置方案比较
大型船舶的尾部线型设计常导致常规舷梯无法满足靠泊要求。由于船尾线型向内收缩,舷梯布置点往往达不到船舶最大型宽,导致舷梯下平台离码头尚有数米距离。针对这一问题,可采用旋转外展式舷梯,通过翻转钢索组合实现平稳垂直翻转收藏,在轨道滑移装置的牵引下实现外伸,有效解决大型船舶的登船难题。
对于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尾部12-16米处通常需布置一组巴拿马导缆孔,这与尾部舷梯的位置可能存在冲突。设计时可将舷梯的梯架收藏位置高度提高,将导缆孔布置在舷梯下方,确保两者互不干扰。同时,舷梯的立柱和紧固装置也不应影响缆绳的正常走向。
邮轮和客运船舶的登船梯有特殊规范,通常需要更大的宽度和更强的承载能力,以应对大量乘客同时通行的需求。这类登船梯还需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专用通道。相比之下,内河船舶的登船梯适用EN 1502标准,适用于登船高度超过轻载水线1.5米但不超过3.0米的非乘客使用场景。
登船梯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是预防事故的最后防线,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和维护制度至关重要。从船舶公司的系统管理到船员的具体操作,再到登轮人员的配合,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共同构筑登离船过程的安全屏障。
船舶作业前的准备:船舶靠泊前,生产组织单位应提前备妥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船梯、辅梯和安全网。靠泊后,现场调度员需根据船舱大小、货物配载和船梯位置等情况,协调门机站位,确保门机钩行路线避让船梯。
船梯安装:当船体高于码头平面2米以上时,应由船方使用牵引绳将船梯一端牵引至船上。船梯与船舶搭接处需使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棉纶缆绳固定,下梯口位置应避开门机马腿、电井、电缆、系缆桩等码头设施。若固定船梯与码头岸壁之间存在间隙,必须使用专用辅梯连接,并在结合部位底部及扶手位置捆扎牢固。
监护制度:当门机钩行路线不经过船梯时,需安排1名监护人对岸边梯口进行监护;当门机钩行路线无法避开船梯时,则需安排2名监护人,分别负责船上和岸边梯口的安全监护。监护人应配备高频设备,在人员上下船梯时提醒门机司机注意避让。
人员上下船安全规定:上下船舶必须走专用船梯,注意避让周围障碍物;上下时应踏实抓牢,严禁打闹、手持工属具或接打电话;人员应逐一上下,不得拥挤推拉,每次上下人数不得超过4人,间距不少于2米;禁止使用船梯一次性上下50kg以上的货物。
检查和维护:船舶公司应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登船梯符合使用条件,如发现过度磨损或失效,应及时维修或更换。船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舷梯钢丝、马达、扶手栏杆/立柱的状况,确认正常后方可允许人员使用。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操作需要特别谨慎。当风浪较大船舶晃动剧烈时,应评估是否具备安全作业条件,必要时停止使用登船梯。监护人员在风浪天气下应对辅梯进行扶护,根据潮水涨落及时调整辅梯位置,保持其与码头的水平接触,避免梯子悬空或角度过陡。
登船梯的维护保养应遵循制造商的指导方针和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支撑登船梯的所有钢丝绳应按救生艇钢丝绳的要求进行维护,定期检查并按时更换。船公司应重视对船员的相关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公约规范和操作规程,这是减少人为失误的关键。
登轮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样重要。登轮前应检查登船梯状况,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并规范穿戴防护用具。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报告,避免冒险登离船。坚持"安全第一、人命至上"原则,是预防登离船事故的根本理念。
表:登船梯操作风险及防控措施
应急准备是登船梯安全管理的重要补充。在登船梯附近除配备救生圈外,还应准备应急照明和通讯设备,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响应。船舶应定期开展登离船应急演练,提高船员和登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
综上所述,登船梯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船舶公司、船员和登轮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检查维护和持续的安全培训,才能有效控制登离船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作业顺利进行。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登船梯】船舶登船梯全指南:法规要求、安全检查与操作要点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登船梯】船舶登船梯全指南:法规要求、安全检查与操作要点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