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副BRM评估题卡参考答案

BRM评估题卡参考答案   1. 追越局面的识别与行动(5分) ① 会遇局面的判断 (规则第13条包括号灯号型的识别)(相对方位正横后22.5度、船速相差、距离3海里) ② 碰撞危险的判断; (规则第7...

BRM评估题卡参考答案

 

1. 追越局面的识别与行动(5分)

① 会遇局面的判断

(规则第13条包括号灯号型的识别)(相对方位正横后22.5度、船速相差、距离3海里)

② 碰撞危险的判断;

(规则第7条,罗经方位变化。DCPA开阔水域小于1海里,狭窄水道小于0.5海里)

③ 让路责任的确定;

(规则第13条追越船为让路船)

④ 让路船的行动

(规则第16、34条,早、大、宽、清要求,声号的鸣放)

⑤直航船保向保速、警告、独自采取避碰行动、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

      (规则第17条,紧迫局面DCPA开阔水域小于1海里,狭窄水道小于0.5海里;

    紧迫危险横距开阔水域小于1倍大船L,狭窄水域小于2倍船宽B。)

2. 对遇局面的识别与行动(5分)

① 会遇局面的判断

(规则第14条包括号灯、号型的识别,判断对遇的必要条件:1、两艘机动船;2、航向相反或接近相反;3、致有碰撞危险。)

② 碰撞危险的判断;

(能见度良好的白天DCPA小于0.5-1海里,夜间小于1海里。两船距离6海里)

③ 避碰行动早、大、宽、清要求,声号的鸣放;

(向右转向避让及规则第8、34条)

④ 规则对转向方向的规定;

(规则第14条各自向右转向)

⑤ 两船协调行动。

(如需向左转向应用VHF与来船沟通取得协调行动,且密切关注来船动向。)

    3.交叉局面的识别与行动(5分)

①会遇局面的判断

(规则第15条,包括号灯号型的识别,在本船右舷或左舷。)

②碰撞危险的判断;

(规则第7条罗经方位的变化,能见度良好的白天DCPA小于1海里,夜间小于

 2海里)

③让路责任的确定;

(有他船在本船右舷的船舶应给他船让路)

④让路船的行动

(早、大、宽、清要求,避免横越他船前方,声号的鸣放)

⑤直航船保向保速、警告、独自采取避碰行动、最有助于避碰的行动。

(规则第17条,白天两船相距小于3海里、夜间小于4海里或高速船分别为4

海里、5海里警告并独自采取避让行动:向右或减速,紧迫危险情况下两船相距

1-1.5海里,采取有助于避碰的行动)

 

   4.能见度不良情况转向避碰(5分)

①判断碰撞危险

(使用有效手段,包括听觉、雷达、VHF、AIS、VTS、雾号等);

DCPA小于2海里,狭窄水域小于1海里)

②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规则第7条,应用ARPA雷达进行系统观测,罗经方位变化)

③识别他船的种类、动态,判断会遇态势;

(应用VHF、AIS、雷达、声响信号识别并判断)

④规则对转向方向的要求和限制;

(规则第19条对正横前的船舶避免向左转向,正横后船舶避免朝着它转向)

⑤ 考虑他船的行动及船舶操纵性对避碰效果的影响,避碰措施符合规则以及良  好船艺要求,保证操纵安全。

(他船的转向与变速行动对DCPA大小变化影响,本船舵效及旋回性能对实施转向避让的时机影响,备车、开航行灯、鸣雾号、开启雷达、手操舵、叫船长、开门窗、VHF16频道、必要时派了头、备锚。)

    5.能见度不良情况减速或把船停住(5分)

①判断碰撞危险

(规则第19条,使用有效手段,包括听觉、雷达、VHF、AIS、VTS、雾号等,DCPA小于2海里,狭窄水域小于1海里);

②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规则第7条2款:如装有雷达设备并可使用的话,则应正确予以使用,包括远距离扫描,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并对探测到的物标进行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3款: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材料,特别是不充分雷达观测的信息作出推断。

③识别他船的种类、动态,判断会遇态势;

(应用VHF、AIS、雷达识别、声响信号并判断)

④规则对减速或把船停住的要求;

(规则第19条5款规定:除已断定不存在碰撞危险外,每一船当听到他船的雾号显在本船正横以前,或者与正横以前的他船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应将航速减到能维持其航向的最小速度。必要时,应把船完全停住,而且,无论如何,应极其谨慎的驾驶,直到碰撞危险过去为止。

⑤行动符合规则以及良好船艺要求,保证操纵安全。

(规则包括备车、开航行灯、鸣雾号、开启雷达等;良好船艺包括手操舵、叫船长、开门窗、VHF16频道、必要时派了头、备锚等。)

 6.能见度不良情况多船会遇综合避碰行动(5分)

① 判断碰撞危险

(规则第5条使用有效手段,包括听觉、雷达、VHF、AIS、VTS、雾号等;

 7条4款:在断定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时,考虑的因素中应包括下列各点:

       (1)如果来船的罗经方位没有明显的变化,则认为存在这种危险;

       (2)即使有明显的方位变化,有时也可能存在这种危险,特别是在驶近一艘很大的船或拖带船组时,或是在近距离驶近他船时。

② 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规则第7条2款:如装有雷达设备并可使用的话,则应正确予以使用,包括远距离扫描,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并对探测到的物标进行雷达标绘或与其相当的系统观察。

    3款: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材料,特别是不充分雷达观测的信息作出推断。)       

③ 识别他船的种类、动态,判断会遇态势;

(应用VHF、AIS、雷达识别、声响信号并判断)

④ 规则对转向、减速或把船停住的要求;

(规则第19条4款: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应判定是否正在形成紧迫局面和(或)存在碰撞危险。若是如此,应及早的采取避让行动,如果这种行动包括转向,则应尽可能避免如下各点:

    1)除对被迫越船外,对正横前的船舶采取向左转向;

    2)对正横或正横后的船舶采取朝着他转向。

5款规定:除已断定不存在碰撞危险外,每一船当听到他船的雾号显在本船正横以前,或者与正横以前的他船不能避免紧迫局面时,应将航速减到能维持其航向的最小速度。必要时,应把船完全停住,而且,无论如何,应极其谨慎的驾驶,直到碰撞危险过去为止。

⑤考虑他船的行动,避碰措施行动符合规则以及良好船艺要求,避免形成另一

紧迫局面。

   1、规则第2条第2款:在解释和遵守本规则条款时,应充分考虑一切航行和碰撞的危

   险以及包括当事船舶条件限制在内的任何特殊情况,这些危险和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背离

   本规则条款以避免紧迫危险。

   2、规则第8条3款:如有足够的水域,则单用转向可能是避免紧迫局面的最有效行动,

    只要这种行动是及时的,大幅的,并且不致造成另一紧迫局面。

   3、充分考虑他船可能采取的行动,备车、备锚,VHF通信取得协调行动)

   7.狭水道的航行与避碰(20分)

①碰撞危险的识别和判断;

(规则第7条罗经方位的变化,或者近距离追越,DCPA小于1海里存在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小于0.5海里; 紧迫危险横距小于2倍船宽B。)

②对早、大、宽、清要求的理解和行动;

(规则第8条、16条)

狭水道右行规定;

(规则第9条1款:只要安全可行,应尽量靠近本船右舷的该水道或航道的外   

沿行驶)

④“追越声号” 、弯道航行时一长声声号的鸣放;

(规则第34条追越声号及5款的规定)

不应妨碍的规定。

   (规则第9条2款:帆船或者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应妨碍只能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3款: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任何其他在狭水道或航道以内航行的船舶通行。4款:船舶不应穿越狭水道或航道,如果这种穿越会妨碍只能在这种水道或航道以内安全航行的船舶通行。)

(规则第8条6款3)项:当两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险时,其通行不得妨碍

 的船舶仍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条规定的责任。)

   8.分道通航制水域的航行与避碰(20分)

①使用分道通航制的方法;

(规则第10条2款:使用分道通航制的船舶应:

    (1)在相应的通航分道内顺着该分道的交通总流向行驶;

    (2)尽可能让开通航分隔线或分隔带;

    (3)通常在通航分道的端部驶进或驶出,但从分道的一侧驶进或驶出时应

      与分道的交通总流向形成尽可能小的角度。         

      6款:船舶在分道通航制端部附近区域行驶时,应特别谨慎。

      7款:船舶应尽可能避免在分道通航制内或其端部附近区域锚泊。

      8款:不使用分道通航制的船舶,应尽可能远离它。)

②穿越船的航法和规定;

(规则第10条3款:船舶应尽可能避免穿越通航分道,但如不得不穿越时,应

尽可能用与分道的交通总流向成直角的船首向穿越。)

③穿越分隔带或分隔线的时机以及沿岸通航带的使用;

(规则第10条4款:(1)当船舶可安全使用邻近分道通航制中相应通航分道时,不应使用沿岸通航带。但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帆船和从事捕鱼的船舶可使用沿岸通航带。

   2)尽管有本条41)规定,当船舶抵离位于沿岸通航带的港口、近岸设施或建筑物、引航站或任何其他地方或避免紧迫危险时,可使用沿岸通航带。

     5款:除穿越船外,船舶通常不应进入分隔带或穿越分隔线,除非:

     (1)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紧迫危险;     

     (2)在分隔带内从事捕鱼。)

④不应妨碍的规定;

(规则第10条9款:从事捕鱼的船舶,不应妨碍按通航分道行驶的任何船舶的通行。

   10款:帆船或长度小于20米的船舶,不应妨碍按通航分道行驶的机动船的

安全通行

⑤分道通航制航法与避碰的关系。

    (规则第86款(3)项:当两船相互接近致有碰撞危险时,其通行不得妨碍的船舶

      有完全遵守本章各条规定的责任。

         规则第101款:本条适用于本组织所采纳的各分道通航制,但并不解除任何船

     舶遵守任何其他各条规定的责任。)

 

    9.制定通过指定水域计划(5分)

①任务的明确

(本次操作的具体任务及注意事项);

②计划的可行性

(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提出阶段或关键点的航法与操纵技术);

③信息的完整性;

(海图、航路指南与进港指南、VTS报告系统、潮汐表、气象、定位手段、雷达观测系统、VHF、AIS等信息)

④资源的利用和安排;

(车、舵、锚、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拖轮等的准备情况)

人员的组织和安排

(正常航行、雾航、靠离泊、锚泊操纵、应急、偶发事件应变等各种情况下的分工协      

作、沟通与通信要求,监督船位要求包括海图信息与航道真实情况的比对)。

 

    10.资源的排序、组织、协调与使用(5分)

①明确可利用的资源;

(对各种资源进行检查与确认)

②资源的排序;

(人力资源;确保船舶正常航行和操作的硬件资源即物资资源包括设备、仪器、物品、工具、备件等;确保船舶正常航行和操作必要资源的信息资源即软件资源包括海图、ACDIS、命令簿、操作手册、使用指导书、海图、航次计划、航海出版物、港口信息等;其他资源包括所需时间、空间、技能、经验,有关部门如主管当局、机关、公司的合作及支持。)

③资源的组织;

④资源的协调;

(合理的组织、协调、有序)

     资源的使用与管理。

    (针对各种情况予以使用资源和管理)

   11.偶发事件计划(5分)

①明确可能发生偶发事件;

(航行中主机故障、舵机故障、断电、航行设备故障、引水员推迟、靠泊计划取消、水文气象突变、靠泊时拖轮不足或推迟等)

②明确偶发事件的危害;

(各种偶发事件的危害分析)

③偶发事件的应对程序;

(针对特定偶发事件制定应变计划:包括1、船上的职责分工;2、为重新控制局面应采取的措施Checklists;3、通信方法;4、向第三方求助的程序;5、通知公司即向有关当局报告;6、船岸通信畅通)

④偶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1、确认险情;2、向团队成员征求意见;3、实施应变计划;4、监督应变计

划的实施并确认效果)

   ⑤偶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的组织和安排

   (根据团队成员的职责与技能进行组织安排)

 

   12.驾驶台团队工作(5分)

①团队成员的沟通;

(命令与信息的发送、传达、接受、反馈闭环程序的完整性,如舵令、通知机舱备车、锚泊操纵、命令簿知晓签字确认等)

②团队的协作;

(决策者的坚定性、每一成员各司其责、良好的沟通、能向决策者适时提出建议和询问、对完成一项命令及操作程序的口头激励行动。)

③可能的协作失误及危害的识别;

(对命令与信息的错误发送、传达、接受和实施如舵令、车令,实施者技能不熟练如定位手段、ECDIS与模拟器不熟悉。协调失误导致危害如偏出航道、与他船形成紧迫局面或紧迫危险甚至碰撞。)

④消除协调失误的措施;

(保障通信畅通,使用共同语言,使用标准航海用语,准确的通信,监督并核查命令及操作程序的实施。)

⑤内部与外部通信。

(内部为口头交流、电话对讲机交流,命令簿等,外部为VHF、GMDSS)

 

    13.偶发事件判断与决策(10分)

①偶发应急事件识别;

(报警系统报警、通信明确告知、主机转数突然降低、舵效突然变差或舵失灵,设备显示器不显示或数据不更替等。)

②偶发事件或应急反应程序;

(例如主机故障或舵失效反应程序:1、通知船长。2、如果在浅水域准备抛锚。3、白天显示垂直两个球体“失控”号型,夜间显示垂直两盏环照红灯,对水移动时还应显示两盏舷灯和尾灯“失控”号灯。4、鸣放声响信号,雾航每两分钟一长两短声。5、向附近船舶发布紧急信息。舵失效时还应:1、通知机舱及备车。2、采用应急舵。3、将船停住。4、其他行动包括寻求当局和公司的支持等。)

③偶发事件的决策;

(根据应变计划实施行动避免事故的发生)

④偶发事件的处理过程;

1、偶发事件的判断。2、实施应变计划。3、检查审核措施的有效性。)

    事件的处理结果。

    (检查事件发生的处理结果是否成功避险,总结。)

14. 互见中紧迫局面的避碰行动(5分)

①紧迫局面的判断;

(仅凭一船的避让行动不能在安全距离驶过,白天小于1海里,夜间小于2海里。狭窄水域小于1海里。)

②规则对采取行动的要求;

(规则第17条1款(2)项直航船一经发现规定的让路船显然没有遵照本规则条款采取适当行动时,该船即可独自采取操纵行动,以避免碰撞。机动船在交叉相遇的局面下,如当时环境许可,不应对在本船左舷的船采取向左转向。)

③采取适当的避碰措施;

(根据当时环境和情况采取向右、减速、或向左转,并用VHF通知来船以便采取协调行动。)

④考虑他船的行动避碰措施行动符合规则以及良好船艺要求,避免形成另一紧迫局面;      

(应充分考虑来船可能采取符合规则的措施,即对遇、交叉、右舷追越向右转向,左  

舷追越向左转向,本船应用规则第34条的操纵声号及VHF通信表明意图,备车、备锚等)

     ⑤过程总体评价。

   1、作为直航船规则的理解正确性,独自采取行动的时机即白天小于3海里,夜间小于

    4海里,高速船分别为4海里和5海里;2、通信与沟通的手段,及时而有效;3、采取

    行动的正确和有效性;4、资源的有效利用)

 

15. 互见中难以避免碰撞的紧急操纵行动(5分)

①紧迫危险的判断;

(定义:单凭让路船的行动不能避免碰撞即为紧迫危险局面。两船相距小于两船的单旋回进距之和Ad1+Ad2,中小型船舶为1海里,大型船舶为1.5海里。追越局面两船相距小于大船两倍船宽。)

attachments-2025-08-jyeOdCWB6899ca0ce36a5.jpg 

②规则对背离规则采取行动的要求;

(规则第2条第2款:在解释和遵守本规则条款时,应充分考虑一切航行和碰撞的危险以及包括当事船舶条件限制在内的任何特殊情况,这些危险和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背离本规则条款以避免紧迫危险。

  特殊情况:

  例如:(1)存在航行危险  如水深要求不能靠右行驶。

        (2)存在碰撞危险  如对遇时他船向左转向。

                         对局面吃水受限船减速避让而非向右转向。

        (3)如多船会遇,

       4右侧有障碍物或小船不能向右避让)

③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包括转向、减速或倒车、低速情况抛双锚、VHF联系来船取得协调行动。)

     ④考虑规则以及良好船艺要求,避免或减小碰撞损失;

(大角度交叉采取与来船航向方向转向避让措施以避免碰撞或减小避碰损失。小角度交叉则采取朝着来船方向转向以避免碰撞或减小碰撞角度,但应用VHF或操纵声号告知。)

     ⑤过程总体评价.

(紧迫危险的判断、决策与实施、运用良好船艺、检查与审核措施的有效性。)

16. 救助落水人员的应急操作(10分)

     ①反应程序;

(1、 在人员落水一侧释放带有灯光和烟雾信号的救生圈。

(2、 立即采取行动避免压过落水人员。

(3、 汽笛拉三长声。

(4、 安排一配有望远镜人员对落水人员持续瞭望

(5、 开始搜救操纵,单旋回、威廉逊旋回或史乔纳旋回。

(6、 手操舵

(7、 标注船位、风速、风向及时间。

(1、 通知船长。

(2、 通知机舱、备车。

(3、 集合救助艇人员。

(4、 准备救助艇以备随时放艇,配VHF对讲机。

(5、 准备引水梯、安全网。

(6、 向附近船舶发布紧急信息。

      ②操纵过程;

1)单旋回救助

1)停车,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

2)落水者过船尾后,进车加速;

3)当船首转至距落水者差20°时,正舵,减速,适时停车,利用惯性转至对准落水者上风侧,把定,接近落水者;

4)在落水者难于视认时,应在船首向转过250°时,正舵,边减速边努力搜寻落水者,发现后立即停车驶向落水者上风侧。 

2)威廉逊旋回救助

1)停车,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

2)落水者过船尾后加速;

3)当船首转过60°时,回舵并操另一舷满舵;

4)当船首转到与原航向之反航向差20°时,正舵,待转到原航向的反航向时把定,边搜索边前进,发现落水者后适时减速停车,驶近落水者。

3)史乔纳旋回救助

1)向任一舷操满舵;

2)当船首转过240度时,改操另一舷满舵;

3)当船首转到离原航向之反航向差20度时,正舵,船随回转惯性驶上反航向时,把定,边航行边搜索落水者。

 

③操纵结果;

  (检查与审核搜寻操船的准确性。)

④落水人员搜寻结果;

  (是否发现落水者。)

   减速接近落水者。

        (发现落水者减速接近。)

  • 发表于 2025-08-11 18:42
  • 阅读 ( 43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起风了
起风了

海员

182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海员学院 344 文章
  2. 织光 247 文章
  3. 青衫故人 237 文章
  4. 四处漂泊 225 文章
  5. 海员 223 文章
  6. 海贼王 210 文章
  7. 朱亚文 192 文章
  8. 笑的太拽 185 文章

文件生成中...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