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接大副两个月有余,做了七个航次,刚接班的前两个航次装货时,全程不敢睡觉,怕装少了,怕超载了,怕中垂大了,怕吃水调不回来,做了几个航次,感觉开始慢慢有点门道了,都称我们内贸为土八路,特记录下本航次的整个过程,希望路过的好心船长、大副能给指正一二,万分感谢。
北槽出口之前,接到公司航次指令,2515航次 秦皇岛-靖江,煤炭,靖江盈利码头吃水不允许超过11.5.再无其他信息了。通过装卸港代理可以确定卸货港密度0.998,秦皇岛装货港港水密度1.0245,货物积载因数:无,载重线区域全航程都使用热带载重线,通过经验我们知道装货港及所经航区和长江航道水深无影响,泊位水深,潮水,空高都无影响。
装港要注意,当最大潮高时装船机与船舶碰撞位置的安全距离,特别是曹妃甸,码头距基准水面的距离较小,装船机的高度不高,当第一装货舱靠近船尾时,船头压载水排的太快的话,船头翘头厉害,装船机可能不能就位,这时候就要注意排水的顺序。北方基本都是单头作业,装货速率高,结合本船的排水速度进行合理安排。问了几次指导员,装船机要求对船舶的最小净空高度是多少,他们统一口径:不知道。只是一味地要求你按他的意思调整装载计划,当然了,如果临时需要调整装载计划的话,务必验证剪力、弯矩是否在安全范围内,不能为了配合码头而使船体结构受到损害。卸货港就要注意码头泊位水深。
由公式可得,本航次装货港平吃水11.224时,装载量最大。(排水量△和TPC是装载手册标准海水下吃水11.5时对应的数值)船上剩余油量:193吨,淡水163吨,排不尽的压载水30吨,常数243吨,空船重量9203.8吨,计划在秦皇岛加油350吨,油每天消耗13吨,淡水3吨,预计下次再进江到靖江盈利码头需要航行时间为6天,油预计消耗13X6=78吨,淡水消耗3x8=24吨,查装载手册,内插法求得,吃水差为0时,吃水11.224时标准海水密度1.025对应的排水量为63050.3吨.密度修正:1.0245x63050.3/1.025=63019.5吨本次最大净载重量为63019.5-(193+350-78)-(163-24)-30-243-9203.8=52938.7吨 .考虑到本船的特殊性,装载后容易中垂,预计中垂值为10-13cm,(本船的有利范围为LBP 196.58/1200≈16.5cm)中垂影响少装货量大概为1/4的中垂值,就是2.5-3.25个TPC,吃水11.22时的TPC为62.28吨,少装货量为155-202吨。我本航次预配52700吨.(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的数字,还要考虑港口的密度变化,航行至卸货港船尾油水消耗对船中吃水的变化影响,最后调货时装船机吨数的准确性,装货后船舶是否会有轻微的横倾等,尽量保证不超载的话,最好再减去200吨)配载仪输入各项数值,装货港密度,适用载重线,常数(注意常数的纵向坐标,我是参考典型装载手册里的数值输入的),油水,然后根据舱容、积载因数合理分配各舱货量,并保持合适的吃水差。吃水差的确定:
由以上公式可得,吃水差改变量为0.129,有了平均吃水变化量和吃水差变化量,我们就可以得出,进江后的船舶首尾吃水变化量,然后装货港的首尾吃水+平均吃水变化+首尾吃水变化最后得出进江后的首尾吃水,核查是否超11.5.计算首尾吃水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卸货港靠泊前,自己先看一下吃水,参照自己计算的数值,做到心中有数。前航次进江,水尺竟然亏200多吨,装货港平均吃水11.06(密度1.0245),理论到卸货港我平均吃水应该在11.35(密度0.997)左右,装港密度基本差2-3个点,靠泊卸货港时正在下大雨,密度按差2个点左右算,按理说最终平均吃水应该在11.30左右,实际才11.25,还是自己经验少,当时我怀疑的是装港外挡吃水看错了10公分。后来想想,装港是我与码头,发货方,收货方双方各自找的商检,四方看的水尺,基本没问题。当时看的外挡是11.13,内档是11.08,结束后我查看平衡仪,偏向外挡0.1°左右,理论数值跟实际数值对的上。油水也没问题,过后自己总结应该是当时卸货港船中稍微搁浅,长江洪水期,是不是上游带的大量泥沙下来,形成的一个小土包?经验太少了,测深都没做,吃了个大亏。
查加载100吨首尾吃水变化数值表可得,装货港到卸货港油水消耗大概50吨,吃水差改变0.039,0.129+0.039=0.168.航行中船舶由于伯努利效应,船首下沉大于船尾下沉量,综上所述,正常吃水差我们应该控制在-0.2左右,才能保证在长江内航行,船首不出现拱头,使船舶保持良好的操作性能。但是,为了装货港水尺计算方便,同时得到船长的许可,我们装货港完货后的吃水差一般可以控制在-0.1以内。(本船NO.5舱相比其余的货舱舱容小太多了,经常满舱,所以这条船开航时的吃水差船长要求不拱头就行)
百吨变化数值表找不到怎么办?因为我是在本船见习的,所以我实习期间有大把的时间对我有疑问的数据进行验证,问大副这个百吨吃水变化怎么来的,告诉我前面的大副都是用的这个数。好吧,空余时间自己来验证一下,首先列公式,然后查装载手册,当11.2时,船舶TPC,MTC,Xf,Lbp,1舱加载100吨的距船中的纵向坐标Xp,这样就可以计算出1舱装载百吨首尾吃水变化值,上图是计算加载重油100吨首尾吃水变化值。后来发现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在配载仪上配到11.20的吃水,然后对各个货舱、油水舱进行加载100吨,分别计算首尾吃水的变化值,基本跟自己算的都能对的上。
北方五港装货,不会给船上货物积载因数,给的货物检测报告也不准确,还好,装货港基本都是不限货量,积载因数大,你可以在满舱的情况下甩货,积载因数小,你可以往最大的装。关于超载,国内港口有各自的规定,有的六面都不让超,还见到过不让超船舶载重吨的,不管港水密度多少,都不允许超过夏季或热带季节载重线。任何时候,船中两侧相应的载重线不能被水浸没。
载重线和水尺标志图,水尺标志并不是所有船都一样,例如本船的水尺标志,上图1是本船的图纸,1:100,A2打印的时候,我估计是没有使用实际大小打印,这个数字高度不太够20mm。图2是网上找的,两个M有明显的差别。数字差别也挺大的,建议先用手机把本船这个水尺标志图拍下来,看水尺的时候拿出来参考。
每次装完货我们一般都要做稍微偏外档一点,装货完货的时候,我们希望水尺小点,偏外档的话,首尾吃水商检一般不会给你修正,直接用内档的读数。
第一轮开始的时候,跟舱口指挥手师傅沟通,每个舱尽量装舱中,尽量平衡,这样压载水可以排的比较干净。第二轮开始就得盯着了,每个舱尽量装平衡,北方的装船机装载速率快,码头为了尽快装货,一般都是从一侧装到另外一侧,容易刚装完一侧的时候,没货了,船舶横倾,如果这个时候调到别的舱再调平衡,特别容易造成船舶扭力过大,例如船头偏向内档,船尾偏向外档,对船舶结构造成损害。应尽量让每个舱都平衡,工人休息室打开空调,准备矿泉水,开水,老冰棍,烟,跟舱口师傅打好关系,他们会让下料方,剩下几百吨的时候提前通知他,再加上传送带上的几百吨,小一千吨,基本每个舱都能给你调平,最近跑秦皇岛九公司较多,跟他们混熟了,你刚走过去,他们就会说:大副你回去吧,我知道怎么装。当然了,该看着的时候自己就得现场看一眼,之前去六公司装货,第一个舱装完后,我下去看了一眼,判断这个货是重货,满载没问题,就回去休息了,第二轮是下半夜开始的,自己没下去盯,水手也没这个意识帮你看货的情况,还是指挥手师傅装完四舱后,到休息室休息的时候,跟梯口值班水手说,这个货比较轻,通知大副起来看一眼吧。接到电话后赶紧下去查看,原来是换货物堆场了,这后面的货比较轻,四舱已经基本满舱了,赶紧重新调整每个舱的货量,245满舱,3舱装到船长允许的最大中垂,1舱装到稍微拱头,不满载,出去我可以压尾压。最后拍照留证据,发给公司和租家。
剩下一千吨货就要开始调吃水了。看好平衡,左右尽量装平,这样好算货,调吃水,下去看水尺,内档(右舷)Df10.55,Dm11.1,Da11.4,船舶左右基本是平的,观测外档船中水尺为11.08。观测外档水尺,有的放软梯,我恐高,就买了一套自拍杆,首尾有弧度,不好观测怎么办?没事,这个可以计算出来。本船完货后吃水基本在11米左右,为了以后计算方便,我需要测定吃水为11米时首尾大概的宽度。以船尾为例,查看载重线及吃水标志图,船尾吃水标志的肋位号为11,然后再查型线图,找到肋位号11对应的站线号为0.8,再查型值表,内插法可得 0.8站线号对应11米吃水线的半宽值为12595.6。11米吃水时宽度为12.6X2=25.2.本船船宽32.5米,横倾度数为(11.1-11.08)x57.3/32.5=0.035度,左右两侧的差值为0.035X25.2/57.3=0.015,船尾左舷吃水标志处的吃水为11.4-0.015=11.385.船中不需要计算,看图可知,越靠近船中,半宽值变化越小,半宽值为本船型宽32.5的一半—16.25.这块我觉得有必要自己算一下,至少心里有数,吕四大唐电厂卸货,做水尺时把首尾直接按照船宽32.5给算,立刻告诉他需要修正,并给他图纸看。记得最后首尾给找回大概4公分,就是找回4/8个TPC。
通过观察六面水尺,大概计算一下还差900吨,这次指导员明显没按要求装,配载计划要求1舱5舱各留800吨,这是把5舱直接给按我配载计划给装完了啊。吃水差-85cm(吃水差的符号,内贸是首吃水-尾吃水),我要了950吨全部装到1舱,吃水差改变73.15cm,理论上最后吃水差应为-11.85cm,当然了,跟舱内装货的前后位置也有关系,本次最后装的位置是1舱中前位置,最后的吃水差还要小(1舱百吨变化df+5.7,da-2.2)。
正常的话,吃水差调整应为:剩余总货量为Q, 1舱百吨变化吃水差改变量为T1,5舱百吨变化吃水差改变量为T2,δt为首尾吃水变化的差值,
Q=P1+P2,
t1P1+t2P2=δt *100,
以本次调整为例,剩余900吨,Df10.55 , Da11.4,计划吃水为Df11.12,Da11.22,1舱百吨变化df+5.7,da-2.2, 5舱百吨变化为df-1.2,da+4.3,所以,可解方程为:
P1+P2=900
(0.057-(-0.022))P1+(-0.012-0.043)P2=100{(11.12-10.55)-(11.22-11.4)}
解方程可得P1=928.89 P2=-28.89 ,已经装进舱内的不能再卸下去,1舱可以直接加载950吨。
调吃水实际操作其实没这么麻烦,跟指导员那学的“凑数”,例如:1舱百吨变化df+5.7,da-2.2, 5舱百吨变化为df-1.2,da+4.3,调吃水时吃水差为-0.5,假如剩余货量为1200,计划吃水差为-0.1, 1舱吃水差改变量为7.9 ,5舱吃水差改变量为-5.5,先给1舱1000吨,吃水差增加10x0.079=0.79,5舱200吨,吃水差减少2x(-0.055)=-0.11,-0.5+0.79-0.11=0.18,拱头18公分,不行,太大了,再凑!1舱800,改变为0.632,5舱400,改变为-0.22,-0.5+0.632-0.22=-0.088,吃水差为-8.8cm。货量分配没有那么精准,同样,我的吃水差要求也不是说必须是那个数,偏差别太大就行。
最后1舱装950吨,这个时候就要看好平衡了,尽量最后向外挡偏那么个0.1度。0130完货,商检是指导员那边通知的,准时到船,水头量水,我陪同商检下去看水尺,九公司商检总是遇到这位大哥,友好的氛围下去看水尺。Dfs 11.06,Dms11.20 ,Das11.16,Dmp11.27 ,首尾同右舷。密度使用1.024.(内贸商检所用的密度不做空气浮力修正,载重线和水尺检验用同一密度。光在密度上就吃咱两个点)基本看完了,他们量水的还要等会,回办公室开始算货。看水尺的时候,首大末小,现在是装港的末次水尺,吃水,密度往小的看,油水相反。主要是6次修正;
1.六面吃水和吃水标志处的平均吃水(横倾修正)
Df=(Dfs+Dfp)/2=11.06 Dm=(Dms+Dmp)/2=11.235 Da=(Das+Dap)/2=11.16
吃水差Df-Da=11.06-11.16=-0.1
2.垂线修正
Lf:首吃水标志到首垂线的水平距离-4.02m ,Lm:中吃水标志到中垂线的水平距离-1.193m
La:尾吃水标志到尾垂线的水平距离7.92m,本船船尾就一处吃水标志,在尾柱前。大部分船都有两处,另外一处一般都是在舵叶上,方便空载的时候读取,这一处一般在尾柱之后,以船上载重线和吃水标志图为准。
LBP :船舶垂线间长196.58
吃水标志间的距离LBM=LBP+Lf-La=196.58-4.02-7.92=184.64
F修正=LF / LBM X t=4.02/184.64 X 0.1=0.002
A修正=LA / LBM X t=7.92/184.64 X 0.1=0.001
M修正=LM / LBM X t=1.193/184.64 X 0.1=0.004
这里我不带正负号计算,刚开始计算这个的时候我经常把这个符号搞错,后来我发现有个简单的记忆法,修正值先不算他的正负号,当尾倾的时候,吃水标识与首柱尾柱船中相比较,谁靠后谁大,例如本次尾倾,船尾吃水标识在尾柱前,所以尾柱的吃水大于吃水标识处的吃水。船首吃水标识在首柱后,首柱吃水就应该小于船首吃水标识处的吃水。所以:
FWD=11.06-0.002=11.058
MID=11.235-0.001=11.234
AFT=11.16+0.004=11.164
吃水差TT=11.058-11.164=-0.106
首尾平均吃水FAM=(FWD+AFT)/2=(11.058+11.164)/2=11.111
拱垂值为:FAM-MID=-0.123(-为中垂,+为中拱)
修正的六面平均吃水:MM=(FAM+MID)/2=(11.111+11.234)/2=11.1725
3.拱垂修正后的最终平均吃水(拱垂修正):
MMM=(MM+MID) /2={(FAM+MID)/2+MID} /2
=《{(FWD+AFT)/2+MID}/2+MID》 /2
=《(FWD+AFT)/2+MID+2 MID》/4
=《(FWD+AFT)+2MID+4 MID》/8
=(FWD+6MID+AFT)/8
=(11.058+6X11.234+11.164)/8
=11.20325
通过最终的平均吃水查装载手册,内插法求取排水量△,TPC,LCF
LCF本轮装载手册给的是距离尾垂线的距离,要换成距离船中,LBP/2-LCF=95.529-196.58/2=-2.761,内贸船LCF漂心距中距离:中前为+,中后为-,
4.排水量纵倾的一、二次修正
最终平均吃水MMM是船中处的吃水,当船舶存在纵倾状态的实际平均吃水即等容吃水因纵倾轴不在船中,二者往往不一致,因此,按照MMM查取的排水量并非船舶实际排水量,而应对此予以纵倾修正。当吃水差小于0.3m时,可不进行纵倾修正;当吃水差大于0.3m而小于1 .0m时,仅需进行一次修正;当吃水差大于1.0m时还要进行二次修正。北方装煤,商检不管吃水差多少,大部分都要一二次修正。也有例外,还遇到过垂线、纵倾都不给修正的,只做横倾、拱垂、密度修正。
第一次修正:
First:(TT x LCF x 100TPC)/Lbp=(-0.106 X -2.761X100X62.272)/196.58=9.271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船舶尾倾,漂心F在船中后时,漂心F处的吃水还要加上h,对应的排水量要加上h x 100TPC.
第二次修正:前面第一次修正是假定纵倾轴过漂心的修正,当船舶大纵倾时,因纵倾轴不过漂心,还要在第一次修正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正。
MTC1: MMM+50cm,最终平均吃水加50cm后查找到的MTC1
MTC2: MMM-50cm,最终平均吃水减50cm后查找到的MTC2
MTC=MTC1-MTC2 即为以上MTC1与MTC2的差值
MTC=944.116-929.549=14.567
SECOND:(TT² X 50 MTC)/LBP=(0.106²X50X14.567)/196.58=0.042
纵倾修正后的排水量△1=△+FIRST+SECOND=62921.131+9.271+0.042=62930.444
5.密度修正:
△2=港水密度ρ x △1/1.025=1.024 x62930.444/1.025=62869.05
密度商检最后给的是1.024.
最后,测量油水为:压载水:359( ),重油轻油499,淡水139,空船重量9203.8,常数243.(北方装货港没做首次水尺,他们都认他们自己出的这个常数报告)
最终载货量为:62869.05-359-499-139-9203.8-243=52425.25
商检最后给数52424,差1.25吨。船长说可以,好滴,出数。交接清单、水路运单,水尺报告、水尺鉴定表、积载图、稳性计算报告。
每次装货是不是都这样麻烦,没有,自己大概的手算一下,然后使用下载的draft survey软件,输入船舶数据,六面吃水、油水,一键出数。
卸货是过磅,问我这个数能不能交出去,能!交货的时候码头告诉我过磅数,亏了几十吨。还有什么好说的,你摸着我的压载水说,你是不是丧良心?
我看到了,这里有好多船长和大副,你们帮忙看看我这一套下来,哪里算的不对,或者遗漏了哪方面的考虑,望指正,万分感谢。
最后,下面是我最近没搞明白的几个问题。希望前辈给讲解一下。
(一)想请教一下,这装载手册里的静水力表,T是型吃水,VOLM型排水体积,后面怎么直接出来的DISP总排水量,而不是DISPM型排水量。常数报告和装载手册里的计算,都是直接用观测数据查表,不需要龙骨厚度修正。例如完货后我算的平均吃水为11.36,直接用11.36查排水量。这样计算会不会造成数据错误?例如上图,我计算的平均吃水为11.0(无龙骨厚修正),查表,直接用这个排水量61656.1,这个排水量数值是经过修正后的吗?
(二)装载手册里的压载舱测量,0的时候对应的数值为0,因为它是从BL开始算的,都知道,这个测量管下有加厚防击垫,是测量不到基线的。测深表里的0对应的是6.39,应该是到垫片上边缘的时候,垫片厚度这块水的重量。我看常数报告里的压载水测量,用的是装载手册里的数据,0就是对应的0,这算是把这0.02公分算到常数里了吗?每次完货后我是不是直接用测量数据查装载手册就可以,不需要修正?装载手册0对应的是0,每次装货后我压载水测量基本都是0。
同下水的姊妹船,他的常数比我大150吨,下次做常数的时候,压载舱可不可以用测深表来做?装载手册里的没有纵倾横倾修正,之前去上海外高桥电厂,完货后进行末次水尺,测量完水后,他进行压载水的修正,用的是吃水差T/LBP=测量深度修正值H/压载舱舱长,当时船舶尾倾,测量孔的位置在压载舱的船尾方向,他直接取测量深度 - 1/2H,最后折腾一个多小时,算的常数比我的常数报告大,当场提出问题,1。我船的测量孔位置不在压载舱的最后方,它与后舱壁还有一定的距离,2.船舶有横倾,没有进行横倾修正。再继续修正的话,估计两个小时也算不完呢。老哥大手一挥,凑了凑压载水数量,尽量接近我的常数报告,最终出数多半个TPC。
如果我用测深表来做常数,我装货港量压载水的话可以多点压载水,卸货港过磅的话,对我也是有利的。不知道我这样想对不对。现在内贸好多都是收货人租船,他不允许亏货,并且卸货港过磅的越来越多,下次做常数我这样操作,对大副有利,对公司运费不太友好哈。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一个新证大副算货过程(大副业务)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一个新证大副算货过程(大副业务)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