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船舶防火控制图与实际设备布置一致性?

确保船舶防火控制图与实际设备布置的一致性,是船舶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需通过 “事前规范更新、事中动态核查、事后闭环整改” 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具体可分为以下 6 个关键步骤: 一、建立...

  确保船舶防火控制图与实际设备布置的一致性,是船舶消防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需通过 “事前规范更新、事中动态核查、事后闭环整改” 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具体可分为以下 6 个关键步骤:

attachments-2025-08-D5ERmjh768abdf4e1b42f.png

一、建立 “设备变动 - 图纸更新” 联动机制

  防火控制图与实际脱节的核心原因往往是设备变动后图纸未同步更新,因此需先明确 “谁变动、谁负责更新图纸” 的责任链条:

明确触发更新的场景

  当船上发生涉及消防 / 防火设备的变动时,必须第一时间启动防火控制图更新流程,具体包括:新增或移除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火灾探测器、消防员装备);调整设备位置(如因舱室改造移动防火门、挡火闸、通风风机);变更防火分隔(如新增或拆除防火舱壁、改变防火等级);船舶改建或维修涉及消防安全区域(如生活区扩建、货舱区域调整)。

规定更新责任主体与时限

  责任主体方面,由负责设备变动的部门(如甲板部、轮机部)牵头,会同船舶文书管理员(通常为大副或指定船员)共同确认变动细节;更新时限上,小型变动(如单台灭火器移位)需在 24 小时内完成图纸标注更新,大型改建(如防火分隔调整)需在改建完工后 3 个工作日内完成全套图纸修订,并经船长审核签字。

采用 “双版本同步更新” 原则

  同时更新船上的 “在用版本”(张贴于生活区、驾驶台的防火控制图)和 “备用版本”(存放于舷梯口风雨密盒的副本),确保两个版本内容完全一致,避免出现 “图纸版本混乱” 的情况。

二、定期开展 “图纸 - 现场” 对照核查

  通过制度化的自查 / 复查,主动发现图纸与实际的偏差,建议按 “频次分级、责任到人” 的方式执行:

日常自查(每日 / 每次设备操作后)

  负责消防设备管理的船员(如消防员、各舱室负责人)在日常巡检时,需随身携带简易版防火控制图(或电子版图纸),重点核对分管区域的灭火器、消防栓位置是否与图纸标注一致,防火门的开启方向、自闭功能是否与图纸描述匹配,以及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的安装位置是否无偏移。发现偏差后,立即在《船舶消防安全巡检记录》中备注,并同步反馈给大副或安全负责人。

月度专项核查(每月 1 次,由甲板部牵头)

  由大副组织轮机员、消防员等组成核查小组,按 “分层、分区域” 的原则全面对照图纸开展核查:首先按甲板层(如主甲板、驾驶甲板、生活区各层)逐一核对消防设备数量、型号、位置;其次检查通风系统(风机、挡火闸、遥控关闭装置)的实际位置是否与图纸标识一致,且标注的 “遥控操作点” 是否准确;接着核对防火分隔边界(如防火舱壁、防火挡板)的实际位置是否与图纸中的 “防火区域划分” 相符;最后确认应急逃生通道、集合点的标识是否与图纸中的 “逃生路线” 一致。核查结果需形成《月度防火控制图一致性核查报告》,若发现偏差,需明确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年度全面核查(每年 1 次,结合船级社检查前自查)

  船长牵头组织全船自查,对照最新版船舶技术文件(如船舶检验证书、消防设备清单),对防火控制图进行 “全要素核验”:确认船舶基本信息(船名、船籍国、改建记录)是否在图纸中准确体现;核对特殊区域(如油舱、化学品舱附近的消防设备)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且与图纸标注一致;检查风雨密盒中备用图纸的版本是否为最新,是否与船上在用版本无差异。

三、规范 “偏差整改 - 图纸修订” 闭环流程

  发现图纸与实际不一致后,需通过 “整改 - 验证 - 更新 - 存档” 的闭环管理消除偏差,避免问题遗留:

偏差分类与整改优先级

  按 “风险等级” 划分整改优先级,确保高风险偏差优先处理。其中,消防设备缺失或位置严重偏移属于高风险偏差,需在 24 小时内立即补充设备或调整位置,并同步更新图纸;防火门自闭功能失效或开启方向错误也属于高风险偏差,需在 48 小时内修复自闭装置或调整门的开启方向,同时修正图纸标注;通风挡火闸位置标注偏差为中风险偏差,需在 1 周内修正图纸标注,确保遥控操作点标识准确;设备型号标注错误但位置正确属于低风险偏差,需在月度核查前仅更新图纸中的型号信息,无需调整设备。

整改验证与图纸更新

  整改完成后,由核查小组(大副 + 设备负责人)现场验证,确认实际布置已与图纸要求一致。图纸更新需采用 “红笔标注 + 修订页签字” 的方式(或电子版图纸修订后重新打印),修订页需注明 “修订日期、修订原因、审核人(船长 / 大副)”,确保追溯性。更新后的图纸需同步替换船上所有在用版本(如驾驶台、生活区张贴图)和备用版本(风雨密盒副本),旧版本需存档保留(标注 “作废” 字样),避免误用。

四、强化船员 “图纸识读 + 现场核对” 能力

  船员对图纸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核查效果,需通过培训提升船员的实操能力:

新船员岗前培训

  新船员入职时必须进行 “防火控制图识读” 专项培训,重点讲解图纸中的符号含义(如灭火器、防火门、挡火闸的标准标识)、如何按图纸快速定位消防设备与识别防火区域,以及图纸与实际设备对照的基本方法(如通过舱室编号、参照物定位)。培训后需通过 “现场指认” 考核(如随机指出图纸中的设备,让船员在现场找到对应位置),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定期模拟演练(每季度 1 次)

  结合消防应急演练,设置 “图纸与实际偏差” 的模拟场景,例如故意将某区域的灭火器移至非图纸标注位置,观察船员是否能通过图纸发现偏差;或模拟 “按图纸查找某舱室的挡火闸遥控关闭装置”,检验船员对图纸信息的应用能力。演练后总结问题,针对性补充培训,若船员符号识读薄弱则强化标识学习,若定位能力不足则增加现场对照练习。

五、留存 “设备变动 + 图纸更新” 追溯记录

  所有涉及防火控制图的变动、核查、整改均需形成书面记录,确保可追溯,避免责任不清。需存档的记录包括《船舶消防设备变动申请表》(记录设备新增 / 移除 / 移位的原因、审批人、实施时间)、《防火控制图修订记录》(记录每次图纸更新的日期、修订内容、审核人、版本号)、《月度 / 年度一致性核查报告》(含偏差清单、整改结果、验证签字),以及船员培训与考核记录(含防火控制图识读培训签到表、现场考核成绩)。这些记录需按 “年度归档”,存放于船舶文书档案柜,且电子版需备份至船舶服务器,便于随时查阅。

六、结合外部检查(如船级社、海事检查)查漏补缺

  外部检查是发现潜在偏差的重要补充,需将外部反馈转化为内部改进措施:在船级社或海事部门检查时,主动询问 “防火控制图与实际是否存在偏差”,认真记录检查人员指出的问题;检查后 24 小时内组织内部复盘,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如是否因未及时更新图纸、或自查遗漏),并将问题纳入下一次整改计划;若因图纸与实际不一致被提出缺陷,需在缺陷整改完成后,重新核对全套图纸,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通过以上 6 个步骤,可形成 “从设备变动到图纸更新、从日常核查到闭环整改、从船员能力到外部监督” 的全链条管理,最大限度确保防火控制图与实际设备布置的一致性,为船舶消防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 发表于 3天前
  • 阅读 ( 34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起风了
起风了

海员

182 篇文章

作家榜 »

  1. 海员学院 344 文章
  2. 织光 247 文章
  3. 青衫故人 237 文章
  4. 四处漂泊 225 文章
  5. 海员 223 文章
  6. 海贼王 210 文章
  7. 朱亚文 192 文章
  8. 笑的太拽 185 文章

文件生成中...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