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海图怎么看?从入门到精通的航海导航指南
对于航海者而言,海图是堪比 “海上指南针” 的核心工具,它浓缩了海域的地形、水深、障碍物、航标等关键信息,直接关系到航行安全。无论是专业船员还是休闲航海爱好者,学会正确阅读海图都是必备技能。本文将从基础概念到实操细节,带你一步步掌握海图的 “解码” 方法,轻松读懂这片 “蓝色地图”。
一、海图阅读第一步:搞懂两个 “定位基准”
在解读海图上的任何信息前,必须先明确两个核心基准 ——坐标系统和比例尺,它们就像海图的 “坐标轴”,能帮你精准对应实际海域位置。
1. 坐标系统:用经纬度锁定 “海上地址”
海图采用全球统一的地理坐标(经纬度) 定位,就像给每个海域点分配了唯一 “地址”:
纬度(Latitude):横向分布的坐标线,标注在海图左右两侧边缘,单位为 “度(°)、分(′)、秒(″)”(1 度 = 60 分,1 分 = 60 秒)。以赤道(0°)为界,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范围在 0°-90° 之间。比如我国青岛附近海域的纬度约为北纬 36°。
经度(Longitude):纵向分布的坐标线,标注在海图上下两侧边缘,单位与纬度一致。以本初子午线(0° 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基准,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范围在 0°-180° 之间。我国东海区域的经度多在东经 120°-125°。
实操技巧:定位某点时,需同时读取 “纬度 + 经度”。例如 “北纬 31°12′,东经 121°30′”,对应上海附近的长江口海域。海图上的经纬网格线能帮你快速找到目标坐标,只需沿纬度线和经度线交叉定位即可。
2. 比例尺:判断信息的 “详细程度”
海图比例尺(如 1:50000)代表 “图上 1 厘米对应实际海域的距离”,比例尺大小直接决定信息的详细度和适用场景:
大比例尺海图(1:10000-1:50000):图上 1 厘米对应实际 0.1-0.5 公里,细节极其丰富,会标注浅滩、暗礁、码头泊位、航道宽度等细微信息,适合近岸、港口、狭窄水道航行(如船舶进出港、靠泊作业)。在港口作业场景中,大比例尺海图能清晰呈现码头各个泊位的精确位置与尺寸。比如在上海港的局部海图上,能精准到每个集装箱码头泊位长度、宽度,以及相邻泊位间的间距,方便船舶精准靠泊。
中比例尺海图(1:100000-1:500000):图上 1 厘米对应实际 1-5 公里,会省略部分细节,重点标注主要航标、航线、大型岛屿等,适合沿岸航行(如我国近海海域的短途航线)。像我国东部沿海一些中小港口间的短途运输航线规划,使用中比例尺海图就能清晰看到主要航标分布,以及大致的海岸线轮廓,保障船舶在沿岸安全航行。
小比例尺海图(1:1000000 及更小):图上 1 厘米对应实际 10 公里以上,仅标注大洲轮廓、大型岛屿、主要洋流、国际航线等宏观信息,适合远洋航行(如跨太平洋、印度洋的长途航线规划)。当船舶规划从中国前往欧洲的远洋航线时,小比例尺海图能宏观展示整个太平洋、印度洋的轮廓,主要海峡、洋流走向,方便规划跨洋的大方向航线。
二、海图核心要素解读:读懂 “海上语言”
海图上的符号、数字、文字都遵循国际统一标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国际海图规范》,我国执行 GB 12317 标准),就像一套 “海上语言”。海图角落的图例(Legend) 是 “语言字典”,阅读时需随时对照,以下是 6 类核心要素的解读方法:
1. 水深:航行安全的 “生命线”
水深直接决定船舶能否安全通过 —— 船舶吃水(船底到水面的距离)必须小于实际水深,且需预留 “安全富裕水深”(通常为吃水的 10%-20%),这是海图阅读中最关键的信息。
标注规则:海图上的数字均为 “水深值”,默认单位为 “米(m)”(部分旧图用 “拓”,1 拓≈1.829 米,需看图例说明)。例如标注 “15” 代表该点实际水深 15 米,标注 “6.8” 则为 6.8 米。
等深线:连接水深相同点的曲线,类似地形地图的等高线。等深线越密集,说明海域水深变化越陡峭(如浅滩边缘、暗礁周围);等深线越稀疏,说明地形越平缓(如深海平原)。等深线旁会标注深度值(如 “10”),需重点关注 “浅于本船吃水的等深线范围”—— 比如吃水 7 米的船,必须避开等深线标注 “7” 以内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水深≤7 米,可能导致搁浅。在某些河口区域,受潮水影响,等深线的形态和位置在不同时段会发生变化,航海者需时刻关注潮汐信息,结合等深线判断实际通航条件。
2. 障碍物:100% 要避开的 “海上陷阱”
海图用特定符号标注可能导致船舶搁浅、碰撞的物体,常见类型及识别方法如下:
障碍物类型 | 海图符号特征 | 关键注意事项 |
暗礁 | 黑色实心圆点或不规则图形,旁标水深(如 “2.5”) | 高潮时完全没入水下,无明显浪花,肉眼无法察觉,是最危险的障碍物 |
浅滩 | 虚线或点线围成的区域,标注 “干出高度”(如 “+0.8”) | 低潮时露出水面,高潮时被淹没,需结合潮汐表判断实际水深 |
沉船 | 黑色长方形或船型符号,标注水深(如 “12”)或 “沉船深度” | 分 “完全沉没”(水深大于船吃水可谨慎通过)和 “部分露出”(必须绕航) |
人工障碍物 | 黑色三角形(渔网区)、正方形(海上平台)、交叉线(禁锚区) | 可能导致渔具缠绕、设备损坏,需严格按规则绕航 |
例如在某海域海图上,一处暗礁以黑色实心圆点表示,旁边标注水深 “3.5”,若船舶吃水为 5 米,该暗礁区域绝对不能靠近。而对于标注 “+1.5” 干出高度的浅滩,在低潮时会有 1.5 米高度露出水面,船舶需远离,避免被困。
3. 航标:海上的 “交通信号灯”
航标是引导船舶航行的 “标志”,分为目视航标(灯塔、浮标)和无线电航标(雷达信标),核心通过 “颜色、形状、顶标” 识别:
灯塔:用黑色三角形或圆形符号表示,旁标 “灯高(米)、射程(海里)、灯光周期”。例如 “15m 25M 4s”,代表灯塔高度 15 米,灯光射程 25 海里,每 4 秒闪烁一次。灯塔多位于岬角、港口入口,是重要的定位参考点。当船舶在夜间航行靠近某港口时,看到海图上标注的灯塔符号,结合实际观测到的灯塔灯光闪烁频率、射程,就能快速确定自身大致位置,为进港做好准备。
浮标:遵循 “国际浮标系统(IALA)”,我国属于 A 区,规则为 “左侧标(红色)、右侧标(绿色)”—— 船舶从海上进港时,需保持红色浮标在左侧、绿色浮标在右侧,即可沿航道中线行驶。若为圆形浮标,红色代表左侧,绿色代表右侧;若为方形浮标,则相反。在长江口航道,船舶严格按照红左绿右的浮标规则行驶,能确保航行在安全的主航道内,避开两侧的浅滩区域。
4. 海岸线与地形:判断 “是否靠近陆地”
海岸线:海图上的粗实线(或虚线),代表 “平均高潮面与陆地的交界线”(即高潮时海水到达的位置)。若海岸线旁标注 “干出滩”(沙滩、泥滩),会用黄色或棕色区域表示,低潮时露出、高潮时被淹,船舶需远离,避免搁浅。在一些海湾地区,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图上会详细描绘其形状,结合周边地形信息,航海者能判断避风锚地位置。
陆地形:沿海陆地的地形信息,如山脉(棕色等高线)、城镇(黑色块状符号)、港口(黑色矩形,标注 “码头”“泊位”)。通过陆地形可辅助判断船舶位置 —— 比如看到海图上标注的 “舟山群岛” 轮廓,就能确定船舶处于东海舟山海域附近。当船舶航行在舟山群岛海域,根据海图上岛屿形状、分布,以及标注的各个港口、码头位置,能规划前往不同岛屿的航线。
5. 航行限制:海上的 “交通规则”
海图用文字或符号标注禁止、限制航行的区域,必须严格遵守:
禁航区:红色虚线围成的区域,标注 “禁航”“禁止锚泊” 或 “军事演习区”,任何船舶不得进入。若船舶误入禁航区,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危及自身安全。
分道通航区:黑色实线分隔的 “上下行航道”,标注 “分道通航”,船舶需按规定方向行驶(我国沿海分道通航区遵循 “右侧通行” 原则)。在繁忙的国际航道,如马六甲海峡部分区域,分道通航规则严格,船舶必须遵守,避免碰撞事故。
限速区:标注 “限速 XX 节”(1 节 = 1.852 公里 / 小时),多位于港口、渔场附近,避免船舶碰撞或干扰渔业作业。在一些渔港附近,海图会明确标注限速区域,船舶需控制航速,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6. 潮汐与洋流:影响航行的 “动态因素”
潮汐:海图标注 “潮汐基准面”(如 “理论最低潮面”),水深数值是 “相对于该基准面的深度”。实际水深 = 海图水深 + 潮汐高度(高潮时水深增加,低潮时减少)。例如海图水深 10 米,高潮时潮汐高度 3 米,实际水深则为 13 米;低潮时潮汐高度 1 米,实际水深仅 11 米。在一些河口、海湾地区,潮汐变化大,对船舶航行影响显著。如我国钱塘江入海口,涨潮时水位急剧上升,船舶需根据潮汐时间、潮高合理安排进出港时间。
洋流:用箭头符号表示,箭头方向为洋流流向,旁标 “流速(节)”(如 “1.5kn”)。顺流时船舶航速加快,逆流时航速减慢,横流会导致船舶偏离航线,需提前调整航向抵消影响。在赤道附近海域,洋流相对稳定且流速明确,船舶在规划航线时,充分考虑洋流因素,能节省燃料、缩短航行时间。
三、海图阅读实操步骤:从 “看信息” 到 “做决策”
掌握基础后,实际航行中需按以下步骤操作,确保安全:
1. 准备阶段:确认海图有效性
检查 “海图版次”:海图会定期更新(如暗礁位置变化、航标调整),旧图可能存在错误,必须使用最新版(可通过海事部门、专业航海机构获取更新)。在 2021 年,江苏射阳县某海上风电项目因未依法完成航标施工及设置管理,导致该项目未被及时标注在旧版海图中。该项目位于两个港口间的近海海域,与传统渔场部分重合,来往船舶较多。好在当地检察院及时介入,督促相关单位整改,最终该项目于 2022 年 9 月成功标入海图,消除了安全隐患 。
熟悉图例:快速浏览海图角落的图例,明确当天航行可能用到的符号(如航标颜色、障碍物类型),避免阅读时频繁翻找。
2. 定位阶段:确定船舶在海图上的位置
GPS 定位(常用):将 GPS 设备显示的 “纬度、经度” 在海图的经纬网格上找到对应点,用铅笔轻轻标记,即为船舶当前位置。
目视定位(无 GPS 时):通过观察灯塔、浮标等航标,在海图上找到对应符号,用罗盘测量航标与船舶的 “方位角”(如灯塔在船舶正北方,方位角为 0°),两条不同航标的方位线交叉点,就是船舶位置。
3. 判读阶段:评估 “能不能走、该怎么走”
计算实际水深:根据当前潮汐高度,算出船舶所在位置及计划航线的实际水深,确保 “实际水深>船舶吃水 + 安全富裕水深”。
排查障碍物:沿计划航线(用直线连接 “当前位置” 和 “目标位置”)检查是否有暗礁、浅滩、沉船,若有则调整航线绕避,绕航时需重新计算水深和航向。在 2023 年 11 月 30 日,佛山籍散货船 A 轮在从防城企沙开往上海途中,在汕头南澳三点金海域发生触礁事故。该轮在避让渔船过程中偏离计划航线,返回航线时,值班驾驶员未按照要求使用合适海图勤测船位、核实船舶周围情况,导致船舶过于靠近礁石而触礁,压载舱部分进水 。这起事故凸显了在航行中依据海图准确判读、规划航线的重要性。
对照航标:确认计划航线沿线的航标,按 “左红右绿” 规则保持航线在航道内,避免偏离。
4. 跟踪阶段:动态更新航线
定时定位:每 30 分钟 - 1 小时(或经过关键航标时),重新定位并在海图上标记船舶位置,绘制 “实际航迹”,对比 “计划航线” 是否有偏移。若偏移,分析是否因洋流、风向导致,及时调整航向。
记录情况:遇到突发情况(如发现不明障碍物、航标异常),立即在海图上标记位置,记录时间和具体情况,便于后续报告或航行复盘。
四、常见误区:避开这些 “阅读陷阱”
1.混淆水深基准面:海图水深是 “相对于潮汐基准面”,不是实际海面高度,必须结合潮汐表计算实际水深,否则可能因低潮时水深不足搁浅。
2.误读干出高度:标注 “+1.2” 的浅滩,不是水深 1.2 米,而是 “低潮时露出水面 1.2 米”,高潮时可能仅淹没 0.5 米,实际水深极浅。
3.搞反航标规则:我国属于 IALA A 区,航标 “左红右绿”;若按 B 区(美洲)“左绿右红” 规则解读,会导致船舶偏离航道。
4.忽视海图更新:旧海图未标注新出现的暗礁或调整的航标,使用旧图相当于 “带着错误地图航行”,风险极高。
总结
海图阅读的核心逻辑的是:先定位置(经纬度 + 比例尺),再判安全(水深 + 障碍物),最后循引导(航标 + 航线)。对于新手而言,建议从熟悉小比例尺海图的宏观符号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大比例尺海图的细节判读;若用于休闲航海(如帆船、皮划艇),可先学习《国际海图规范》基础,或参加专业航海培训,让每一次航行都安全、顺畅。回顾舟山中燃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其收藏的 2002 年旧海图意义非凡。当时,舟山保税油加注业务刚起步,在这张海图上,黑色油墨印刷的航线纵横交错,“马峙锚地” 四个红色印刷字十分醒目。公司旗下的 “舟燃油 1” 号加油船从这里开启首单保税油加注任务,为德国籍集装箱船 “Angeln” 号加注了 110 吨保税油,宣告舟山港域国际航行船舶不能就地补给免税油料历史的结束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一文读懂海图怎么看?从入门到精通的航海导航指南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一文读懂海图怎么看?从入门到精通的航海导航指南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