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水上停泊及进行各种作业时,如避风、检疫、装卸货、等引水和潮汐时,需要在锚地抛锚。因受锚地的地理,水文气象和通航等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大风浪恶劣天气时,船舶很容易发生走锚情况。那什么是走锚呢?如何判断走锚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走锚的几种常规判断方法。
走锚就是当船舶受到风、流、浪等外力作用的总和大于锚和锚链所产生的抓力,锚就会在海底移动,船舶的位置也随之发生移动,随着风、流作用拖带锚和锚链在海底移动。船舶一旦发生走锚, 容易与周围的其他船舶发生碰撞, 或者搁浅等事故。
判断走锚的几种常规方法:
1、锚位正常时,若风、流、浪作用很小,锚链一般会基本垂直于海面。若风、流、浪作用较大时,锚链方向应与其共同作用方向相反,且锚链和水面的夹角也有变化,时大时小,也就是说锚链吃力程度随时都不同,通常锚链会出现规律性的时紧时松。
走锚时,锚链的持续受力较大,不再有时紧时松的现象,锚链与水面的夹角变化小,且船体会有震动。
2、锚位正常时,则船艏左右偏荡角度很小。若风、流、浪作用较大时,则艏左右偏荡角度加大,且艏向的变化基本符合正、余弦函数规律。
走锚时,则艏的偏荡角度会很小甚至没有偏荡,且锚泊船会有持续的后退速度。
3、锚位正常时,锚泊船船位变化很小甚至不变化。当风、流、浪的作用较大时,船位变化有规律性,基本呈横八字型(“∞”型)。走锚时,则此时船位变化规律基本呈(“∣”)直线型,或总的趋势朝风、流、浪合作用力方向变化,船位变化规律呈“S”型。
4、锚位正常时,船上测定岸上同一物标的方位和距离应变化很小,因为本船实际位置受风、流影响的变化小。走锚时,船上测得物标的方位会持续变大或持续变小,且船舶与物标的距离也会随之持续变大或变小。
5、锚位正常时,船位应在以锚位为圆心,出链长度和船长的和为半径的圆型警戒圈内,如船位超出警戒圈则有可能走锚。通常这里的船位指船舶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获得的位置,利用锚泊船GPS接收机提供的COG(对地航向)和SOG(对地航速)数据可以判断锚泊船是否走锚。利用GPS矢量,如果船舶矢量线长时间朝向船舶正横后(超过震荡周期),那么可以判断船舶正在走锚。
船舶走锚是非常危险的,容易导致碰撞、触礁、搁浅等重大事故,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船员朋友在平时应做好船上设备的保养,使其处于良好使用的状态。在抛锚后,船员应对当时的气象水文状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引起走锚的因素进行评估,及时采取预防船舶走锚的措施,同时加强锚泊值班,熟练掌握走锚的判断方法,以便在船舶发生走锚的初期及早发现,确保安全。
请稍候,系统正在生成您请求的文件
船舶走锚怎么判断?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船舶走锚怎么判断?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支付失败
购买后请立即保管好,30天后需重新付费。
请点击下载或复制按钮进行操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