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介绍一些CO2的基本属性,科普一下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同时,也作为后续章节展开讨论的参考资料。
本篇目前仅讨论纯CO2,关于杂质的讨论会单开一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公开信息,不能够直接作为设计参数使用。
1.密度:
在25℃,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气态CO2的密度为1.836 kg/m3,大约是相同状态下空气的1.5倍,因此,它容易沉积在处所较低的位置。液态CO2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大约在600-1200kg/m3范围内变动,是常规LNG货物密度的2倍,与氯乙烯密度较为接近。
图1 液体CO2 和气体CO2的密度与压力关系草图
上述草图理解起来有点吃力的,可能需要点初中物理的知识
2.温度和压力
LCO2可以在自三相点至临界点范围的状态进行运输。CO2的三相点大约为−56°C,0.518MPa,临界点大约为31.3℃,7.38MPa。
三相点是指在热力学里,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达到热力学平衡共存时的一组温度和压强数值;液体-蒸汽临界点,即压力-温度曲线的终点,表示液体和蒸汽可以共存的条件。在更高的温度下,气体不能仅靠压力液化,此温度就是临界温度。当物质的温度、压强超过此界线——即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强——会相变成同时拥有液态及气态特征的流体:超临界流体。
理解临界点的概念对于CO2和其他液化气体的设计是有帮助的,例如,在超过31℃时是无法用液位探测来测量LCO2的量,因为此时没有液相界面;甲烷的临界温度约为-82.6℃,意味着LNG必须在低于这个温度下运输,不能在常温下加压液化;丁烷的临界温度约为152.2℃,因此它可以选择在常温下通过加压液化。
三相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对大部分液化气体而言他们的三相点压力远低于大气压力,因此通常人们是观察不到三相共存现象的。CO2 的三相点压力大约在0.518MPa,意味着在大气压力下它只能够以固体或者气体形式存在,CO2保持在液态至少需要0.518MPa的压力。
图2 二氧化碳三相图
3.窒息性和毒性
CO2是不助燃也不可燃的,作为最常见的窒息型灭火剂这很好理解。
CO2是有毒的,各个国家标准都给出了不同程度的接触限值,大多为5000ppm 8hours,以及短期接触限值,大约为15,000-30,000ppm 15min。强调CO2毒性的原因是因为在CO2含量排开足够多氧气让人窒息前,就会使人中毒(先中毒,在窒息的)。此处不会展开,在后文中会详细分析。
4.腐蚀性
CO2通常被认为是酸性气体,但纯CO2是不具备腐蚀性的,与水,其他腐蚀性物质混合会使其具有强烈腐蚀性。
5.感官
CO2通常被认为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研究称在很高浓度下CO2气体带一些甜味,但是这个浓度远超过STEL(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基本可以不作考虑。液态CO2是无色液体。固态CO2为白色。
LCO2在快速释放至空气中时,会产生大量白色雾气,源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凝结,以及释放中产生的干冰晶体。
图3 LCO2释放试验图[1]
6.相容性
CO2是较为稳定的一种物质,除了氨以外,不会与常见的IGC Code中的液化气体反应,与大部分常见黑色金属材料是相容的。
LCO2与非金属材料的相容性较差,一些已知材料(一般为高分子聚合物)的孔隙会吸收LCO2,在系统压力释放后被吸收的LCO2会快速膨胀破坏其内部结构。这种现象称为rapid gas decompression。
图4 失效的非金属材料
LCO2溶解在油脂中,使滑油硬化,或者降低滑油的粘性,导致润滑失效。
[1] Image from DNV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