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前倒缆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答:前倒缆也称首倒缆,主要作用是承受来自船尾方向的风、流作用力的影响,防止船位向前移动及船首外张。在离泊作业中,常用前倒缆带住船首,利用车舵或风流将船尾甩出,再用倒车使船驶离泊位。为此,常用钢丝绳或钢丝绳与尼龙缆连接成的混合缆作为前倒缆。
Q2:后倒缆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答:后倒缆也称尾倒缆,主要作用是承受来自船首方向的风、流作用力的影响,防止船位向后移动及外张。
Q3:横缆的分类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答:横缆有前横缆和后横缆之分,主要作用是克服吹开风和回转流的作用力,以防止船舶外移。
Q4:系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系缆的主要作用是在靠泊、系浮筒时绑牢船舶,拖带中传递拖力,靠离码头时协助操纵及船舶在码头前后移泊时使用。
Q5:船舶系泊时,缆绳应如何布置?
答:系泊时,缆绳的具体使用要根据码头的情况、船舶长度、缆绳强度、停泊时间长短及天气、潮汐情况来决定。通常万吨级船舶靠码头时带头缆、尾缆各3根,前后倒缆各1根。5万吨左右以上船舶除首、尾缆及前后倒缆有所增加外,因船长较大,往往在船中附近还要增带几根缆,可以根据本船情况给予命名。抗台时或在涌浪大的港口,还应使用保险缆,以保证系泊安全。
Q6:船舶系浮筒所带的缆绳主要有哪两种?作用有哪些?
答:船舶系浮筒所带的缆绳主要有单头缆与回头缆两种。
(1)单头缆:单头缆从首尾方向送至浮筒,首尾至少各两根,一般首尾各三根。
如果钢丝缆绳,则用卸扣系在浮筒环上,如果是纤维缆绳则用司令扣系在浮筒环上。在强风急流情况下,必须增加单头缆的数量。
(2)回头缆:该缆的作用是在船舶离浮筒时,可自行迅速解脱。在系浮筒时,首尾各带一根回头缆,即用一根较长的钢丝缆绳从首尾的左边或右边送出穿过浮筒环。再从另一舷拉回船上挂在脱钩上。回头缆主要在离浮筒时用,平时不受力,带好浮筒后应比单头缆松弛些。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油轮安全检查指南》(大会决议全435-XI)中,要求停泊中的油轮,在其外舷的首尾处各垂下一根应急拖缆,其琵琶头应垂于水面上方,并在装卸与压载过程中保持此状。用于防止拖缆落入水中的绑扎小绳应便于拖船上的船员判断、解掉或拉断。
我国《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对20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液货船,包括油船、化学品液货船和液化气体船,在应急情况下拖离危险区时所需的应急拖带装置作了明确的规定。
Q7:应急拖带装置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答:应急拖带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到船舶失去动力时易于操作,并能快速地与拖船连接。应急拖带装置应经船级社认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尾部应急拖带装置应预先装配好,并能在泊港状态下不超过15min内投入使用。
(2)尾部短拖索的回收装置应设计成在失去动力和不利环境下,能由1个人进行手动操作。回收装置应予以保护,以防不利的天气和其他情况。
(3)首部应急拖带装置应设计成至少用1个适当定位的导向滚轮将短拖索紧固到防擦装置上,以便拖索的连接。
(4)首部应急拖带装置应能在泊港状态下不超过1h内投入使用。
(5)符合尾部应急拖带装置规定的首部应急拖带装罩可被接受。
(6)所有应急拖带装置均应有明显的标志,以便在黑暗中和能见度差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和有效地使用。
(7)所有应急拖带的构件应由船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使之处于可用状态。
Q8:修正后的SOLAS公约规定,所有船舶都需配备应急拖带程序,其目的是什么?
答:其目的是在任何时候应能够快速用于失去主动力的被拖曳船并且易于与拖船连接。至少一个应急拖带装置预先装备妥当以便快速使用;考虑到尺度和载重量以及预计到的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受力,在船头和船尾的应急拖带装置应有足够的强度。
Q9:应急拖带装置的装置与部件的要求有哪些?
答:短拖索应具有一个硬质末端眼环,以便与标准的共性卸扣连接。短拖索的长度不小于2H+50m,其中H为尾部导缆装置处的海上最轻压载时的干舷高度(m);导缆装置可为导缆孔或带滚柱的导缆器;拖力点是拖带装置在船上的紧固端,应为制链器或拖力眼板或其他等效强度的装置。
Q10:应急拖带装置的图纸资料包括哪些?
答:下列图纸资料应提交船级社批准:
(1)应急拖带装置的布置图。
(2)应急拖带装置的拖力点、导缆装置结构图及相应的计算书。
(3)支撑拖力点和导缆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4)应急拖带装置的操作手册。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