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重要水道,其水深分布相对较复杂,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更详细的马六甲海峡水深分布的说明:
1.水深分布
1. 马六甲海峡北部
北部海域以浅滩和浅水区为主,水深一般在10至30米之间。这些浅滩主要由于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淤泥沉积、河流冲刷以及潮汐和海流作用形成。航行船舶需特别注意这些浅滩,并避免进入该区域。
马六甲附近的水深一般在20至50米之间,但也存在深度更大的通航航道供大型船舶使用。
2. 马六甲海峡中部
马六甲海峡的中央部分宽约1.5海里,是最狭窄的区域。虽然这个区域的水深一般在30米以上,但在一些地方仍可能存在深度相对较浅的区域,需要警惕。船舶需要遵循规定的航道,确保船舶在这个狭窄区域的通行安全。
3. 马六甲海峡南部
马六甲海峡南部的水深逐渐加深,一般情况下超过100至150米,适合大型船舶的通航。这使得该区域成为国际航运和贸易的重要航线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马六甲海峡是一个繁忙的航道,船舶的安全航行不能仅依赖于水深信息。
船舶驾驶员还应密切关注导航警告、船舶通信、雷达和AIS等助航仪器的数据,以及准确的航海图和海图,以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并遵守当地航行规则和指示。
此外,对于不熟悉该航道的船舶,建议使用经验丰富的航海员或导航服务提供商的建议和帮助,以确保航行的安全性。
2.富裕水深的计算
富余水深=经改进的海图控制水深(海图最小控制水深+根据潮汐表推算的当时当地的海图基准面上的潮高)-最大航行吃水(船舶吃水+横倾改正+船体下沉量)。
每个公司对于富裕水深的计算方式略有不同,以本公司为例:安全余量=海图水深精度+横摇吃水+海况(潮高、浪高)或者最小富裕水深(min UKC),二者取大。
而最小富裕水深根据航行的区域不同,取值也不同:开放水域航行时为最大吃水的20%或4m,二者取大;沿岸航行时为最大吃水的15%;进出港靠离码头时为最大吃水的10%。
富裕水深的计算,使用通常的计算公式:
船上通常都会有一个标准的富裕水深表格,二副在画海图时可以参考。下表是某40万吨级大型船舶的富裕水深表格。
考虑到潮沟表的预报精度、海图水深精度和海底底质等因素,保留水深一般取 0.5~1.0m之间。
3.潮汐时空分布
1. 马六甲港以东潮汐
在马六甲港以东的海域,潮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这意味着在一天中会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不规则的潮汐可能受到地形和海洋因素的影响。
2. 到新加坡海峡的潮汐
在马六甲海峡向南延伸到新加坡海峡的区域,潮汐为正规日潮。这意味着在一天中会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时间间隔相对规律。
3. 潮流方向和速度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马六甲海峡的高潮潮水从西北向东南流,落潮潮水则从东南向西北流动。潮流的最大速度可达2.2节。潮流属于往复流,涨潮时流向东南,落潮时流向西北。
4. 潮差和高低潮时差
马六甲海峡不同地区的潮差大约在1.6至3.7米之间。高低潮时差为6小时,这意味着相邻两次高潮或低潮之间间隔大约为6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潮汐和潮流的特征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月球引力和风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驾驶员在计划航行时应密切关注最新的潮汐表和相关潮流图,以确保船舶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潮流和避开潮汐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
4.助航设施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为了提高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安全性,1998年将分道通航扩展到整个海峡范围内。
具体措施包括设置沿岸通航带、深水航路和警戒区,并在海峡两侧设置助航设备。以下是关于这些措施的更详细说明:
1. 沿岸通航带
两个沿岸通航带由指定的坐标点引出,分别为 (02° 44′ .30N,101° 15′ .00E) 和 (02° 29′ .00N,101° 38′ .80E),方位分别为027和034度。这些通航带的设置是为了引导船舶沿着安全的航线通过马六甲海峡,避开可能存在的危险浅滩和障碍物。
2. 深水航路
在马六甲海峡东南水域设置了深水航路,分别沿着Port Dickson到Tanjung Keling和Malacca到Karimun Kecil的方向。这些深水航路提供了安全的通道,供船舶航行,并避开可能存在的浅滩和其他潜在障碍物。
3. 警戒区
在马六甲海峡中还设有警戒区,以确保航行的安全。这些警戒区可能与其他航行区域相重叠,但标志着需要特别警惕并遵守相应措施和规定的区域。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马六甲海峡两岸还设置了一系列助航设备,如灯浮和灯塔等。这些助航设备可提供导航标志和视觉引导,帮助船舶确定正确的航向和位置,并避免潜在的危险。
IMO的规定和相关措施以及设置的助航设备都旨在提高马六甲海峡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并为船舶提供明确的引导和导航参考。
驾驶员应熟悉并遵守这些规定,并密切关注助航设备和相关导航信息,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